【轉】arm 開發工具比較(ADS vs RealviewMDK vs RVDS)


 

ADS

REALVIEW MDK

RVDS

公司

ARM

Keil(后被ARM收購)

ARM

版本

最新1.2 ,被RVDS取代

 

最新4.0

是否免費

 

 

 

破解情況

 

工程管理

CodeWarrior IDE

nVision IDE

Eclipse/ CodeWarrior IDE

編譯器

ARM C compiler for ADS

ARM C/C++ Compiler (RVCT)

ARM C/C++ Compiler (RVCT)

調試器

ARM Extention Degugger(AXD)

NVision Degger

REALVIEW Degugger(RVD)

仿真器

ARMulator

nVision CPU & Peripheral Simulation

REALVIEW  ISS

硬件調試單元

Multi-ICE/wiggler

uLink /jlink

Realview ICE(RVI)/ Multi-ICE(3.1版本后不支持Multi-ICE)

支持調試協議

RDI

??

RDDI/RDI(3.1版本后不支持RDI)

 

參考:

1.http://blog.csdn.net/lius1984/archive/2008/06/03 /2506299.aspx(REALVIW MDK RVDS 比較)

2.http://mcuol.com/download/upfile/P48-51-fromADStoRealView_MDK.pdf (ADS REALVIEW MDK 比較)

3.http://infocenter.arm.com/help/index.jsp?topic=/com.arm.doc.faqs/ka4227.html

 

ARM 調試工具比較(RealView ICE - Multi-ICE 比較)

 

 

Feature Multi-ICE® RealView® ICE
     
General
Host Connection Parallel Port 10/100 Ethernet and USB 2.0
JTAG Connection to Target 20-pin (0.1")
 
20-pin (0.1")
 + LVDS (10 & 20-pin 0.05" 2Q 08)
ARM® Core Support
ARM7TM, ARM9TM, ARM10TM Yes Yes
ARM11TM No Yes
CortexTM-M, -R, -A No Yes
Debug Support
ARM Debugger RVDS 2.x to 3.0, ADS 1.2 RVDS 2.x to 3.1
CoreSightTM Debug No DAP, SWD, ETM, ETB, ECT, TPIU, SWV for DK9, DK11, DK-R4 & DK-A8
Debug Interface RDI RDDI
Other interfaces TAPOp, eXDI SVF, eXDI2, gdb, Virtual Ethernet
Classic Trace support Multi Trace
(Obsolete)
RealView Trace
RealView Trace2
Real-Time Profiling No RealView Trace2
Performance
JTAG Clock 10MHz 20MHz and 50MHz using LVDS connector 
Code download speed 130 Kbps 1,300 Kbps
Step rate 50 per Second 100 per Second
Status
Production status Discontinued Available
     

 

 

 

ARM仿真調試技術

 

 

在嵌入式系統的設計中,仿真應用的范圍主要集中在對程序的仿真上。在ARM的開發過程中,一種最簡單和原始的開發流程是:編寫程序,然后燒寫到芯片上驗證功能,這種方法對於簡單的小系統是可以對付的,但在大系統中使用這種方法則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不燒寫代碼的情況下調試程序,這就是仿真調試技術。

現代調試技術可以分為軟件仿真調試和硬件仿真調試兩種:

一.軟件仿真(指令集仿真):

概念:

數據結構描述目標機CPU中各個寄存器和其他資源(內存等),通過軟件模擬,可以逐條指令解釋執行目標機可執行映象中的程序。

應用場合:

●  當嵌入式軟件開發在目標硬件平台不存在的情況下進行,就要使用這種軟件來模擬目標CPU,以驗證代碼邏輯。
        ●  是學習嵌入式開發有效地工具,可以讓學習者從底層具體硬件細節中解脫出來,專注於軟件,尤其是與具體硬件無關的系統軟件(TCP/IP協議棧)。

幾個不錯的硬件模擬平台:

●  Skyeye: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后陳渝發起,開源項目,主要模擬ARM內核CPU。
        ●  ARMulator:ARM公司推出,ARM指令集模擬器(ADS,Realview MDK上就用這個)。
        ●  ZIX:一個快捷高效、功能強大、易於配置的嵌入式Linux開發環境。

軟件仿真的缺點:

無法完全仿真與硬件相關的部分,最終還要通過硬件仿真來完成最終的設計。

二.硬件仿真調試:

以前的芯片沒有JTAG調試邏輯,要向仿真它就必須要有專門的仿真器,這種仿真器成本較高,而且每種芯片都不一樣,現在這種仿真器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的芯片一般都內置了JTAG調試邏輯,並不需要CPU仿真器,需要的只是一個JTAG協議轉接器(現在還稱其為仿真器,其實叫做調試器比較合適)。所以下面主要介紹JTAG及其仿真技術。

JTAG簡介

JTAG是Joint Test Action Group的簡稱,該組織致力於統一芯片的測試標准,它們最初向IEEE提出了IEEE1149.1標准,后來經過IEEE批准並且標准化,所以IEEE1149.1標准又叫JTAG標准,它是一套芯片測試接口和標准,現在幾乎所有的CPU核里面都會實現JTAG邏輯單元。JTAG原本是用來測試芯片設計是否正確,其基本原理就是在芯片的各個管腳上放置鎖存器,然后串聯起來構成移位寄存器,可以監控芯片管腳的輸入和輸出。后來大家發現用JTAG在線調試芯片非常方便(其實就是利用JTAG控制CPU內核),還不需要設計專門的仿真芯片,因此就出現了用JTAG調試風行的局面。

邊界掃描技術(Boundary-Scan):

JTAG調試主要就是基於這種邊界掃描技術。

邊界掃描技術的基本思想是在靠近芯片的輸入輸出管腳上增加一個移位寄存器單元。因為這些移位寄存器單元都分布在芯片的邊界上,所以被稱為邊界掃描寄存器 (Boundary-Scan Register Cell) 。當芯片處於調試狀態的時候,這些邊界掃描寄存器可以將芯片和外圍的輸入輸出隔離開來。通過這些邊界掃描寄存器單元,可以實現對芯片輸入輸出信號的觀察和控制。

JTAG的主要作用:

●    檢測芯片是否良好
                ■這是JTAG最初設計的目標

●    鏡像文件的燒寫功能
                ■可以燒寫編譯出來的二進制或者十六進制可執行文件到目標板的Flahs芯片上
                ■當開發板為裸板(沒有固化任何程序)的時候,通常需要通過JTAG接口下載bootloader
                ■調試功能
                ■JTAG接口為宿主機和目標系統之間的通信、控制提供了方便的途徑

ARM7TDMI調試架構

一個調試系統通常包含三個部分:

●    調試主機
                ■是一台運行調試軟件(ADS,Keil等)的計算機
                ■可以發出一些高層的調試命令,設置斷點,訪問內存等

●    協議轉換器
                ■將調試主機發出的高層調試命令轉換為底層的ARM JTAG調試命令
                ■調試目標
                ■基於目標芯片的開發板

ARM7TDMI典型的調試架構如下圖所示:

經過協議轉換器進行命令解釋,主機上運行的調試軟件就可以通過JTAG接口直接和目標芯片對話了。

為了支持底層的調試,ARM7TDMI提供了硬件上的調試擴展,包括:

●  停止程序的運行
        ●  檢查和修改ARM7TDMI的內核狀態
        ●  觀察和修改內存
        ●  恢復程序的運行

常見ARM調試工具:

●    BDI1000/2000/3000
                ■非常好的調試工具,可以調試ARM、MIPS、PowerPC、Xscale等多種架構處理器
                ■JTAG下載速度可以上兆,以太網接口
                ■性能優越但是價格不菲,可以調試Linux內核這種復雜的代碼

●    U-Link
                ■U-Link是Keil公司做的用於ARM和某些增強型8051單片機調試的工具
                ■由於Keil公司做的時候沒有加密,導致現在盜版滿天飛
                ■U-link僅僅支持Keil,JTAG下載速度20K~30K
U-Link下載程序不是簡單通過JTAG,而是先用JTAG下載一段固件程序到目標板,然后再用這個固件程序和JTAG把用戶代碼寫入Flash以提高速度

●    J-Link
                ■J-Link是IAR公司為ARM芯片開發的調試工具
                ■支持RDI協議的調試工具,如Keil、ADS、IAR等
                ■J-Link不支持ARM10以上的內核
                ■JTAG下載速度400K~500K

●    Multi-ICE
                ■ARM公司原創調試工具,支持全系列ARM芯片
                ■JTAG下載速度130K左右

●    Wiggler電纜
                ■Wiggler是世界上最泛濫的一種調試工具
                ■結構非常簡單:一片74HC244 + 一個9013 + 幾個電阻
                ■性能一般,但是價格非常便宜
                ■后人又在Wiggler的硬件基礎上開發了很多的調試工具,例如大名鼎鼎的H-Jtag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