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別人寫的代碼,感覺很牛逼,如下,大神請忽視
$(".lgn").on("click", function() { var a = {}; a.loginType = $(this).data("logintype"); a.loginType == wx_utils.LOGIN_TYPE.WX ? (a.username = $("#username").val(), a.password = $("#password").val()) : a.loginType == wx_utils.LOGIN_TYPE.ECARD && (a.username = f || $("#username_").val(), a.password = $("#password_").val(), a.customerCode = d || $("#customerCode").val(), a.outid = $("#outid").val()); a.scopes = []; $("input[name='scope_box']:checked").each(function(b, c) { a.scopes.push(c.value) }); wx_utils.login(a, !1, function(a) { a && 202102 == a.errorCode ? ($(".modal-overlay").addClass("modal-overlay-visible"), $("#bind_ecard_div").show()) : wx_utils.toast(a) }) });
大概就是這樣,主要用邏輯符合三目運算符來寫判斷
首先說三目運算符,
語法
conditions ? statementA : statementB ;
上述語句,首先判斷條件condition,若結果為真則執行語句statementA,否則執行語句statementB。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 JavaScript 腳本解釋器將分號“ ; ”作為語句的結束符,statementA 和 statementB 語句均必須為單個語句,使用多個語句會報錯。
一般我們用的時候是這樣的,如果statementA或statementB里面有分號或者逗號,都會報錯
var c = 1; c==1 ? console.log(c),console.log('1') : console.log('c不等於1');
結果為Uncaught SyntaxError: Unexpected token ,報錯了。
那么如何輸出更多語句或者執行一條以上的操作呢?
把statementA用小括號包起來即可,里面可以以逗號為分割符,執行多個語句
var a = 5; function abc() { console.log('我是方法abc') } function err() { console.log('我是方法err') } a==2 ? (abc()):err(); a==5 ? (abc(),abc()):err();
結果如下
我是方法err
我是方法abc
我是方法abc
statementA 或 statementB 里面可以也可以放函數哦。
要注意的是,三目運算符和if else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對於n++;
var n = 0; if(n >= 10){ n =0; }else{ n ++; } console.log(n); n = 1;
var m = 0; m = m >= 10 ? m=0 : m++; console.log(m); m = 0;
對於++n;
var n = 0; if(n >= 10){ n =0; }else{ ++n; } console.log(n); n = 1;
var m = 0; m = m >= 10 ? m=0 : ++m; console.log(m); m = 1;
n++和++n在此驗證中,沒有任何區別,因為if else都是計算結果之后的,不會返回n,沒有任何返回值
但是對於三目運算,n++返回的n值為n本身,++n返回的n值為n+1之后的結果
再說邏輯運算符
a() && b() :如果執行a()后返回true,則執行b()並返回b的值;如果執行a()后返回false,則整個表達式返回a()的值,b()不執行;
a() || b() :如果執行a()后返回true,則整個表達式返回a()的值,b()不執行;如果執行a()后返回false,則執行b()並返回b()的值;
&& 優先級高於 ||
1、只要“||”前面為false,不管“||”后面是true還是false,都返回“||”后面的值。
2、只要“||”前面為true,不管“||”后面是true還是false,都返回“||”前面的值。
3、只要“&&”前面是false,無論“&&”后面是true還是false,結果都將返“&&”前面的值;
4、只要“&&”前面是true,無論“&&”后面是true還是false,結果都將返“&&”后面的值;
所以,我們可以用&&來代替if else進行判斷,比如我們判斷某些對象是否存在或者某些變量是否等於某個值時,就可以寫做 a && a=5; a.length > 0 && $('.login').show()此類。
舉個例子
如圖:
假設對成長速度顯示規定如下:
成長速度為5顯示1個箭頭;
成長速度為10顯示2個箭頭;
成長速度為12顯示3個箭頭;
成長速度為15顯示4個箭頭;
其他都顯示都顯示0個箭頭。
各種方法一覽
//if else 實現 var add_level = 0; if(add_step == 5){ add_level = 1; }else if(add_step == 10){ add_level = 2; }else if(add_step == 12){ add_level = 3; }else if(add_step == 15){ add_level = 4; }else { add_level = 0; }
//也可以用switch實現 var add_level = 0; switch(add_step){ case 5 : add_level = 1; break; case 10 : add_level = 2; break; case 12 : add_level = 3; break; case 15 : add_level = 4; break; default : add_level = 0; break; }
如果需求改成:
成長速度為>12顯示4個箭頭;
成長速度為>10顯示3個箭頭;
成長速度為>5顯示2個箭頭;
成長速度為>0顯示1個箭頭;
成長速度為<=0顯示0個箭頭。
那么用switch實現起來也很麻煩了。
那么你有沒有想過用一行就代碼實現呢?
用邏輯運算符實現這2道題
第一題
//&& ||實現 var add_level = (add_step==5 && 1) || (add_step==10 && 2) || (add_step==12 && 3) || (add_step==15 && 4) || 0;
//更優雅的方式 var add_level={'5':1,'10':2,'12':3,'15':4}[add_step] || 0;
//此方法還看不太懂,希望前輩看到給我分析下。
第二題
var add_level = (add_step>12 && 4) || (add_step>10 && 3) || (add_step>5 && 2) || (add_step>0 && 1) || 0;
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一個概念,請你一定要記住:在js邏輯運算中,0、""、null、false、undefined、NaN都會判為false,其他都為true(好像沒有遺漏了吧,請各位確認下)。這個一定要記住,不然應用||和&&就會出現問題。
這里順便提下:經常有人問我,看到很多代碼if(!!attr),為什么不直接寫if(attr);
其實這是一種更嚴謹的寫法:
下面測試了 typeof 5和typeof !!5的區別。!!的作用是把一個其他類型的變量轉成的bool類型。
typeof 5 "number" typeof !!5 "boolean"
下面主要討論下邏輯運算符&&和||。
幾乎所有語言中||和&&都遵循“短路”原理,如&&中第一個表達式為假就不會去處理第二個表達式,而||正好相反。
js也遵循上述原則。但是比較有意思的是它們返回的值。
下面是在AngularJS中根據角色加載子模板的例子
<div ng-include="user.admin&&'edit.admin.html'||'edit.user.html'"> </div>
如果user.admin為true,則會去跑第二個表達式edit.admin.html,並且返回值為第二個表達式,edit.admin.html
如果user.admin為false,則user.admin&&'edit.admin.html'表達式為false,回去跑||后面的第三個表達式,第三個表達式為true,結果為第三個表達式的值。
再看簡單點的
var attr = true && 4 && “aaa”; 結果是attr = aaa
再來看看||:
var attr = attr || “”;
這個運算經常用來判斷一個變量是否已定義,如果沒有定義就給他一個初始值,這在給函數的參數定義一個默認值的時候比較有用。再次提醒你記住上面的原則:如果實參需要是0、""、null、false、undefined、NaN的時候也會當false來處理。
if(a >=5){ alert("你好"); } //可以改寫成 a >= 5 && alert("你好");
這樣只需一行代碼就搞定。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js中||和&&的特性幫我們精簡了代碼的同時,也帶來了代碼可讀性的降低。這就需要我們自己來權衡了。
一方面精簡js代碼,能實質性的減少網絡流量,尤其是大量應用的js公用庫。個人比較推薦的做法是:如果是相對復雜的應用,請適當地寫一些注釋。這個和正在表達式一樣,能夠精簡代碼,但是可讀性會降低,對讀代碼的人要求會高些,最好的辦法就是寫注釋。
我們可以不使用這些技巧,但是我們一定要能看懂,因為這些技巧已經廣泛應用,尤其是像JQuery等js框里的代碼,不理解這些你就很難看懂別人的代碼。
像
var Yahoo = Yahoo || {};
這種是非常廣泛應用的。
ok,最后讓我們來看一段jQuery中的代碼吧:
var wrap = // option or optgroup !tags.indexOf("<opt") && [ 1, "<select multiple='multiple'>", "</select>" ] || !tags.indexOf("<leg") && [ 1, "<fieldset>", "</fieldset>" ] || tags.match(/^<(thead|tbody|tfoot|colg|cap)/) && [ 1, "<table>", "</table>" ] || !tags.indexOf("<tr") && [ 2, "<table><tbody>", "</tbody></table>" ] || // <thead> matched above (!tags.indexOf("<td") || !tags.indexOf("<th")) && [ 3, "<table><tbody><tr>", "</tr></tbody></table>" ] || !tags.indexOf("<col") && [ 2, "<table><tbody></tbody><colgroup>", "</colgroup></table>" ] || // IE can't serialize <link> and <script> tags normally !jQuery.support.htmlSerialize && [ 1, "div<div>", "</div>" ] || [ 0, "", "" ]; // Go to html and back, then peel off extra wrappers div.innerHTML = wrap[1] + elem + wrap[2]; // Move to the right depth while ( wrap[0]-- ) div = div.lastChild;
這段代碼是作者用來處理 $(html) 時,有些標簽必須要約束的,如<option>必須在<select></select>之內的。
可能你也發現了作者還有一個很巧的地方就是 !tags.indexOf("<opt") ,作者很巧很簡單的就實現了startWith的功能了,沒有一點多余的代碼。jquery源代碼中還有很多如此精妙的代碼,大家可以去學習學習。
后半部內容轉載自http://www.cnblogs.com/ppforever/p/437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