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成原理基礎知識-CPU的結構和功能


七.CPU的結構和功能

--CPU必須具備的功能:

  指令控制:控制程序的順序執行

  操作控制:產生完成每條指令所需的控制命令

  時間控制:對各種操作加以時間上的控制

  數據加工:對數據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處理中斷:處理產生的中斷

--CPU的寄存器

  用戶可見寄存器:通用寄存器、數據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條件碼寄存器

  控制和狀態寄存器:MAR(存儲地址寄存器)、MDR(存儲數據寄存器)、PC(程序計數器)、IR(指令寄存器)

--控制單元:提供完成計算機全部指令操作的微操作命令序列部件

  現代計算機中微操作命令序列的形成方法:一種是組合邏輯設計方法,為硬連線邏輯,另一種是微程序設計方法,為存儲邏輯

 中斷系統:用於處理計算機的各種中斷

--指令周期:CPU每取出並執行一條指令所需的全部時間

  取指周期:取指階段完成取指令和分析指令的操作

  執行周期:執行階段完成執行指令的操作

--指令流水

  影響流水線性能的因素:結構相關、數據相關、控制相關

    結構相關:當多條指令進入流水線后,硬件資源滿足不了指令重疊執行的要求時產生的

    數據相關:指令在流水線中重疊執行時,當后繼指令需要用到前面指令的執行結果是發生的

    控制相關:當流水線遇到分支指令和其他改變PC值的指令時引起的

  流水線性能:吞吐率、加速比、效率

    吞吐率:單位時間內流水線所完成指令或輸出結果的數量

    加速比:指m段流水線的速度與等功能的非流水線的速度之比

    效率:流水線中各功能段的利用率

  流水線的多發技術:超標量技術、超流水線技術、超長指令字技術

--中斷系統

  引起中斷的因素:人為設置的中斷、程序性事故、硬件故障、I/O設備、外部事件

  中斷判優:硬件排隊、軟件排隊

  中斷服務程序入口地址的尋找:硬件向量法、軟件查詢法

  中斷響應

    響應條件:當EINT(中斷觸發器)=1,且有中斷請求(即中斷請求標記觸發器INTR=1)時,CPU可以響應中斷

    中斷隱指令:保護程序斷點、尋找中斷服務程序的入口地址、關中斷

  保護現場:保護程序斷點和保護CPU內部各寄存器內容的現場兩個方面

  恢復現場:在中斷返回前,必須將寄存器的內容恢復到中斷處理前的狀態

  中斷屏蔽技術:主要用於多重中斷。

    屏蔽技術:

      屏蔽觸發器:對應每個中斷請求觸發器就有一個屏蔽觸發器,將所有的屏蔽觸發器組合在一起,便構成一個屏蔽寄存器

      屏蔽字:屏蔽寄存器的內容稱為屏蔽字,屏蔽字與中斷源的優先級別是一一對應的

    采用了屏蔽技術后,在中斷服務程序中需設置新的屏蔽字,如圖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