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yin.cc/blog/html_b_strong/
1)關於html標簽中b和strong兩個的區別,我也是今天用到時才注意的,以前都是混着用的,今天工作的時候才注意到這兩個標簽的區別。
用在網頁上,默認情況下它們起的均是加粗字體的作用,二者所不同的是,<b>標簽是一個實體標簽,它所包圍的字符將被設為bold(粗體),而<strong>標簽是一個邏輯標簽,它的作用是加強字符的語氣,一般來說,加強字符的語氣是通過將字符變為bold(粗體)來實現的。
注意:什么是物理標記?什么是邏輯標記?
物理元素所強調的是一種物理行為,比如說我把一段文字用b標記加粗了,我的意思是告訴瀏覽器應該給我加粗了顯示這段文字,從單詞的語義也可以分析得出,b是Bold(加粗)的簡寫,所以這個B標記所傳達的意思只是加粗,沒有任何其它的作用。
而Strong我們從字面理解就可以知道他是強調的意思,所以我們用這個標記向瀏覽器傳達了一個強調某段文字的消息,而這個Strong就是我們所說的邏輯元素,他是強調文檔邏輯的,並非是通知瀏覽器應該如何顯示。
同樣,I是Italic(斜體),而em是emphasize(強調)。
所以說:物理元素是告訴瀏覽器我應該以何種格式顯示文字,邏輯元素告訴瀏覽器這些文字有怎么樣的重要性。
總結:簡單的說strong是web標准中xhtml的標簽,strong的意思是“強調”;b是html的,b的意思是bold(粗體)。web標准主張xhtml不涉及具體的表現形式,“強調”可以用加粗來強調,也可以用其它方式來強調,比如下划線,比如字體加大,比如紅色,等等,可以通過css來改變strong的具體表現。
並不是說有了strong,就淘汰了b,只是這個b很無辜,就因為自己表示的是字體加粗,恰巧跟strong默認情況下強調的效果一致,其實這個strong完全可以定義成別的樣式的強調效果
WEB標准提倡樣式與內容分離,所以純粹為了達到加粗而使用B已經不建議這樣做。
從XHTML文檔有意義性及用戶體驗角度來說,strong更有益,更被建議使用。而SEO方面,則針對優化情況而定。
結論:對於搜索引擎來說<strong>和<em>比<b>和<i>要重視的多。為了符合現在W3C的標准,還是推薦使用strong標簽。
2)<em> 標簽告訴瀏覽器把其中的文本表示為強調的內容。對於所有瀏覽器來說,這意味着要把這段文字用斜體來顯示。
在文本中加入強調也需要有技巧。如果強調太多,有些重要的短語就會被漏掉;如果強調太少,就無法真正突出重要的部分。這與調味品一樣,最好還是不要濫用強調。
盡管現在 <em> 標簽修飾的內容都是用斜體字來顯示,但這些內容也具有更廣泛的含義,將來的某一天,瀏覽器也可能會使用其他的特殊效果來顯示強調的文本。如果你只想使用斜體字來顯示文本的話,請使用 <i> 標簽。除此之外,文檔中還可以包括用來改變文本顯示的級聯樣式定義。
除強調之外,當引入新的術語或在引用特定類型的術語或概念時作為固定樣式的時候,也可以考慮使用 <em> 標簽。例如,W3School 經常對重要的術語使用 <em> 標簽。<em> 標簽可以用來把這些名稱和其他斜體字區別開來。
結論同上,為了符合現在W3C的標准,還是推薦使用<em>標簽。
3)注意:<strong> 標簽和 <em> 標簽一樣,用於強調文本,但它強調的程度更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