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aWAN協議(一)--架構解析


LoRaWAN 分層

總體架構一共分為4部分:

LoRaWAN從底層到最后用戶拿到數據的通訊過程通訊大致可分為三段:

  1. MOTE <---> GW (MAC層)
  2. GW <---> server
  3. server <---> 用戶

LoRa聯盟 規定了 MAC層的通訊協議,只有在設備(GW、MOTE)共同遵守的MAC層協議的前提下,不同硬件廠商的設備才能互相接入。

而GW <---> Server以及Server <---> 用戶這兩層的協議雖然LoRa聯盟有所規范,但不同廠商之間可能會存在不同。

Mote/Node

Mote/Node 就是節點,在LoRaWAN中,節點一般與傳感器連接,負責的就是收集傳感數據,然后通過LoRaMAC 協議傳輸給Gateway。

Gateway

Gateway也就是網關,主要負責將節點的數據傳輸給服務器,也就是完成數據從LoRa方式到網絡方式的轉換,其中Gateway並不對數據做處理,只是負責將數據打包封裝,然后傳輸給server(服務器)。

Server

按照LoRaWAN的規定,Server又分為四部分--NS(Network server)、AS(Application server)、CS(Customer server)、NC(Network controller)

其中每個部分的分工和職能各不相同。相應的我會在后續的文章中講到。

用戶

用戶一般只的是直觀使用這個數據的人,一般是APP或者其他客戶端方式,從服務器獲取數據。

應用分析

在這里我以LoRaWAN 方式實現農場的土壤濕度檢測來具體說明這各個部分的區別:
實現農場的土壤濕度的檢測主要分為幾個步驟:

  • 實現傳感器采集土壤濕度(sensor層)
  • 將采集到的土壤濕度通過MOTE發送給GW(LoRaMac 層)
  • GW將收到的數據發送給NS(GW<--->Server)
  • NS再將數據發送給用戶(Server<--->Customer)
  • 用戶通過APP或者其他方式可以看到土壤的濕度狀態。(Display)

通過以上的幾個步驟,就可以實現遠程監控農場土壤濕度。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