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c
int data = 1;
int bss;
const int rodata = 1;
int add(int num1, int num2)
{
int sum = 0;
sum = num1 + num2;
return sum;
}
編譯add.c成.o文件
gcc -c add.c(-c表示只編譯不鏈接)
file add.o輸出結果如下:
此結果表明add.o是個重定位文件。
查看elf header可查看到更詳細信息:readelf -h add.o
由於是重定位文件,ELF中並沒有program header,entry point為0x0, section header的字符串表在section 中的索引為9(在下面的section header中對應.shstrtable section).ELF header的size為52. 有12個section,每個section header的 size為40。
重定位文件的ELF格式的布局如下。
通過readelf -S add.o 查看section header。
Off這一列是表示section在ELF文件中的偏移量,.text的偏移量是0x34,轉換成十進制正好是52(ELF header大小),說明header后面緊接着是.text。
.text內容可以通過objdump來查看:objdump -s -d add.o(-s表示將內容以16進制打印出來,-d表示反匯編)
.text只包含add函數,其大小為0x1d.
.data保存了初始化了的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在add.c中.data只包含data這一個int型變量,所以其size為4。
.data的偏移量為0x34+0x1d=0x51,由於.data是4字節對其的,所以offset為0x54.
.rodata保存的是只讀變量(如const修飾)和字符串常量。在add.c中只讀變量為int型,大小為4.
.bss保存的是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局部靜態變量。按道理int bss是應該存在.bss段中,但是.bss的size是0.這其實與編譯器相關,有些編譯器並不會將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放在.bss中,只是預留一個未定義的全局變量符號,等到最終鏈接成可執行文件的時候再分配.bss分配空間。這與強符號和弱符號相關。
我們在通過readelf -s add.o看一下ELF的符號表:
其中我們看到符號的value大部分是0;如果符號是函數和變量,那么符號的value就是函數和變量的地址。
符號的value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如果ELF文件是目標文件,符號不是“COMMON”類型,函數和變量的地址是不確定的,要等到鏈接后才知道,所以value值是符號其所在section中的偏移。
2.如果ELF文件是目標文件,符號是“COMMON”類型的,value表示該符號的對其屬性。
3.如果ELF文件是可執行文件,value是符號的虛擬地址。
add符號是在代碼段,所以Ndx項是1,從前面的section header可一看到.text的下標正好是1.其他符號如data,rodata以此類推。
其中名字沒有顯示,type是SECTION的符號,表示下標為Ndx段的section名字。比如Num 2的Ndx為1,那么他表示.text section名稱,即".text".可以通過objdump -t查看符號表,可以獲取所有符號名,即其說在的section名字。
我們在寫一個簡單的程序,准備調用add.c中的add函數,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sum = add(1,2);
printf("sum is: %d\n", sum);
return 0;
}
gcc -c main.c
查看section header:
多了一個section .rel.text,說明.text中有需要重定位的部分。
查看符號表和重定位表:
readelf -s main.o
重定位表:objdump -r main.o
符號add和printf是undefined,需要重定位以確定地址。
add和printff分別在main.o的0x19和0x31的位置需要重新定位。
objdump -d main.o反編譯一下:
sum和printf的指令碼都為e8 fc ff ff ff.
e8是call的指令碼,通過file命令可以看出main.o是小端,所以在重定位前sum和printf的地址均為0xfffffffc,他是常量-4的補碼。
我們再將main.c和add.c靜態鏈接起來,
gcc main.c add.c -o test
可以看到形成可執行文件后,main.o中調用add函數的地址被重新修正。
現在的add函數的指令碼為e8 1f 00 00 00;
R_386_PC32是相對尋址。對於需要重定位的符號,他修正后的結果為S+A-P.
S是add的實際地址0x08048459
A是修正前的值0xfffffffc,即-4;
P是需要修正的位置,當鏈接成可執行文件后,這個值是被修正位置的虛擬地址。0x804841d +0x19;
0x8048459-4 -(0x804841d+0x19) = 0x1f 與上述修正后的指令碼“e8 0x1f 00 00 00”對應。
在重定位表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有個R_386_32類型的重定位項。
R_386_32是絕對尋址方式,其修正后的值是S+A.
S為符號的實際地址,A是被修正的位置。
對於.rodata這個需要重新定位的項,是printf中的常量字符串。S為0x000000
我們查看可執行文件的16進制內容,objdump -x test
那么修正后的值即為0x804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