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導師寫給研究生一封信


2012年考研國家分數線已經全新出爐,相信很多准研究生們也對未來的研究生生活充滿了無限期待和憧憬,下面就讓我們伴隨着這篇文章,呷一口清茶,仔細閱讀吧。。。

當你上課感覺就像打醬油時,當你對研究生很迷茫時,當你坐在電腦前孜孜不倦時,請看下面的文章,很受用,至少我心里現在沒有以前浮躁。好的文章有時能改變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大學一位老師說:“不可否認的是,研究生面臨着比較大的生存壓力,但是要平衡自己的方向,在沒有生存威脅的情況下,要專注於學習。”他表示,在社會心理普遍比較浮躁的情況下,就要求研究生要拿出寬廣的視野來,權衡自己眼前的利益和長遠發展的基礎,“瘋狂做兼職是沒有自信的表現。”他認為,研究生要從長遠來看,看到社會整體的發展趨勢,堅定發展的信念,不為暫時的困難所束縛,尤其是不要被眼前一時的較小的物質利益所蒙蔽。“在校研究生100萬,在我國整個人口結構中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研究生仍然是社會的精英群體,既然是精英群體,就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讀研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的心理狀態,說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很困難。不過既然已經上了研,就不要抱怨了,努力想想自己該干啥才是王道。首先需要明確幾種好的心態。

1. 無論做研究還是做工程,不要期待導師給你太多的指導,這點全世界都一樣,不要抱怨,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這樣鍛煉出來的。好的導師能夠在大方向上給一些意見,但具體的工作是需要自己去做的。

2. 別人沒有義務來幫助你,不管是師兄或同學,最可靠的人永遠是自己。別人幫助你,要表示感謝,並努力幫助別人。別人不幫助你,也不要抱怨。

3. 不要抱怨課程無聊,老師講的不好。讀到研究生,自學能力沒有的話不如退學。

4. 研究生畢業不見得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是給能力強的人,不是給學歷高的人,見到nb的本科生,也要虛心學習。

研究生期間應該做的事情:

1. 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30以前你找病,30以后病找你。

2. 如果你學的專業,中國不是最好的,那么請好好學英語,請不要說什么英語教育是毒瘤的狗屁話,研究生畢業前,至少也要達到能夠進行英語面試的准備。

3. 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學着改變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善待你周圍的人。

4. 學習時間管理的方法,訂計划,執行計划。這個習慣會讓你終身受益。

5. 學習怎么使用google scholar,包括各類搜索方法

6. 爭取每一個能讓自己能力增強的機會(實習,比賽之類的),個人建議大家要努力爭取實習機會,和導師好好商量,3個月的相關領域的實習會對能力的幫助很大。對找好的工作也是一個有利的籌碼。

7. 每天看書。除本專業的相關書籍外,看半個小時其它方面的書:經濟學,管理學,各類勵志書籍。 還可以看看一些牛人的blog。

8. 養成寫東西的習慣。定期寫blog是一個好辦法,寫做是一個鍛煉自己邏輯思維能力的好辦法。

9. 多動手,對cs的同學來說,多寫程序,多看程序。自己去找英文論文看。

10. 培養游戲之外的一些愛好。

11. 和別人討論的時候,先理解別人的觀點,學會聆聽。寫了一些,如果不足,大家補充。

研究生畢業前應該具備的能力:

1. 能把自己的觀點說清楚。口頭+書面

2. 能夠順利的專業英語論文,基本不要翻譯軟件

3. 對自己的職業有初步的規划和想法。

4. 知識面擴大,做好踏入社會的准備。

5. 身體健康,還能打打球。

6. 有一幫不錯的朋友,能夠互相幫助。

 

book list:

 

1.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建議多讀幾遍)

2. 要事第一 (學學定計划,規划時間)

3. 聰明人的訓練 (勵志的看以上三本就可以了)

4. 經濟學 (第17版)

5. 什么是數學 理工科強烈推薦

6. 人性的弱點

如何充實地度過研究生生活:

笛卡爾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

一、研究生期間我們應該做什么

1)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盡量廣地涉獵學科基本知識,盡量深地了解研究領域方方面面、過去和現在

2)掌握獨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盡量多的學習各種研究方法,熟練掌握研究過程和步驟

3)學會寫論文:寫論文不僅是訓練表達能力,更是訓練思維的邏輯性,論文體例雖是八股,但卻是整理思路、與他人溝通的有效結構,不可不尊重

就個人而言,個人心理管理就是經常自我心態調整。知足長樂、量力而行

1、研究和娛樂要相結合

2、凡事都是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要經常有抱怨

3、不要隨隨便便拿兩個人來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卻看不到他所失去的,這有什么意義?

4、正確面對困境,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問題。

二、如何確定適合自己的研究領域?

(小故事)有一個草坪鋪路的故事可以用來回答這個問題。保護草坪是很難的,因為草坪上的路往往並不是按人的方便性來修的。有一次一個設計師承接了一個項目,交付使用后在這個建築物的周圍全部鋪上了草坪,沒有路,任人去踩,幾個月后,草坪上就分明出現了幾條道:有粗有細,然后他就此基礎上修路,也有粗有細,結果可想而知。

在開始的時候,你可以沒有明確的目標,只要張開你的所有觸角,去看,去讀,去感受,你會不自覺地愛看一些東西,那是你的興趣,也是你的知識結構決定的,日子久了,也會出現幾條路,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標。學會傾聽心音,讓心來告訴你如何走,就不會被別人的價值觀、流行的熱點牽着跑。

三、如何進入一個研究領域?

進入一個領域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是找一本這個領域最早的論述專著或教材,比如協作學習,可以看Robert E. Slavin《Cooperative Learning》。當你把這個領域的基本概念的內涵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讀這個領域的論文,你就會因為心中有數而能夠很好地把握了。這種工作必須要先做,不可以在網上亂搜論文,否則,你會感到:看了20篇文章,對這個領域的認識還沒有形成,這些概念自相矛盾。有此認識還算幸運,有的人恐怕被偏見所引導,還不知道,這是最可怕的。

 

四、如何選定一個研究課題

對於現在我們研一的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的同時不妨多做一些泛讀:

1。瀏覽各有關協會的網站,看看最近召開的學術會議的議題

2。翻翻國內有關的期刊,看看最近這些年大家都在忙什么

根據你自己的知識結構,你會很自然地有所傾向,再多看看你感興趣的話題,比較之后,也許就形成了你的論文選題了。

PS:聽過一句話,不管現在的專業是不是熱門,或者多么地不堪,但是,一旦不愛自己的專業,自甘平庸,那畢業的時候真的死定了。不管多爛的專業,先愛她,然后學好她

part2

1 從來就沒有太晚的時候

很多人老是說自己基礎如何如何差,擔心搞不定。有這種心態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的能力。人都是逼出來的。我當年本科 也是爛的一塌糊塗,但是上了研究生后我說要用三年的時間做一點事情證明給自己。事在人為,才坐了三年的冷板凳,到了畢業的時候論文專利什么都有了(SCI 6篇,1作四篇,IF總和超過16,專利一項現在公示)。

2定位決定地位

我當初上研究生的時候,老聽博士師兄們討論SCI,一問才知道就是發表的文章被一個叫web of science的搜索引擎收錄的文章。雖然中文雜志有一些被收錄,但是英文雜志幾乎全部收錄。於是我就想既然如此直接發英文文章豈不省事。中文文章審稿 慢,周期長。另外再考慮到中國的國情,和自己以后想走的路。還是直接走國際路線比較好。我畢業的時候所有的文章都是英文的,現在回過頭來看,也覺得英文文章不是太難。

03 導師的層次決定你的層次

如果你是一個勤於努力的人,想要飛的更高的話,導師的層次決定了你的層次。以我導師為例,他在我們這個這個方向研究搞了幾十年, 是國際公認的牛人之一。所以他接觸的都是我們這個方向一流的人物。他也經常邀請一些大牛來所以做報告。這些都是很好的交流和學習的機會,而一般導師的學生是不能有這個機會的。他看問題和做事的方法給了我很多啟發,所以選擇導師很重要,站的高才能看的遠。

04 交流很重要


通俗的說法就是多和牛人聊天。什么是牛人,我的看法是比你自己強的都是牛人。所以不$2教授博導,副教講師,還是前輩師兄,只要能就某一個問 題和你討論,都是學習的好機會。我這三年聊的最多的就是和我的副導師也是我導師的在讀博士,剛開始聊很具體的問題,后來討論的面就比較廣了。三年下來,感 覺就不一樣。當然為了准備討論的題目而翻看資料論文,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05 文獻要多看

剛開始看文獻的時候,什么雜志都看。到后來就發現了本專業的主流雜志,所以這幾個雜志幾乎是每期瀏覽,重點閱讀。一個雜志一旦成為了本專業的 主流,那一個定有很多年的積累,對於一個初入此到的新人來說,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web of scienc提供文章的引用報告,對於一篇文章可以查到其引用的詳細相信,通過引用可以到了解導這篇文章的分量。當文章看到一定數量之后,你也會發現其實 一個方向,做的最好的往往就是那幾個到十幾個小組。這樣的話就可以對這些小組的文章進行系統閱讀和跟蹤研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學術界也是另外一個江湖,不了解江湖的形勢怎么能混的下去呢?。

 

06 水平是慢慢提高的


大家都想發IF高的雜志,但是水平的提高是一步一步來的。 像我剛開始的論文投在IF一點幾的雜志上,到了研二就投到了IF四點幾的雜志上。所以從無到有是一個過程,從良到優還是一個過程。欲速則不達。

 

07 活要干的漂亮

 

很過國際一流的雜志,文章的組織,圖表的設計都很漂亮,還有老外的ppt一般也做的比我們要好。有人說有了好的結果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 不會完美的表達自己的結果也算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一個好的研究人員,不光需要做出好的工作,還需要將此工作介紹給同行的能力。一篇好的論文不光是一篇 好的報告,應該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回國頭來看,現在自己對當年發表的論文在構圖方面還覺得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是太好。當然了現在的眼光也很當年不一樣 了。像Latex這樣的軟件學會了還是很有用的。

 

08 要有一點歷史知 識


對於本學科的發展歷程要有一個大致的認識,最好做一番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橫向的就是和其它的學科發展相比較,認識到本學科現在所處的地位。縱向就是比 較它的發展過程,如果該學科現在熱,為什么熱,如果冷,為什么冷。一兩年看不出來,放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這樣一個范圍,就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了。很多國外專業的經典書籍一般第一章都是介紹學科發展歷史的。

 

09 如何找牛人

 

下面幾個辦法我覺得還不錯,大家試試如何。

一個是本專業的主流期刊,里面的編委都是在本領域成名的人物。

第二就看本專業的會議的顧問名單,再 爛的會議也能找幾個牛人來充充場面。至於他們來不來開會就另當別論了。

第三一般一個成熟的學科都會有國際的學術團體,學會。像APS,ACersS, IEEE等。

這些學會一般每年都會有年會,會上一般都會發幾個大獎來肯定牛人鼓勵后進。找到這樣的獲獎名單,一個一個的看,

...

轉帖: http://blog.csdn.net/lpp0900320123/article/details/19687895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