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全部是nginx在window7下運行的;
nginx學習總結:
我的是放在F盤
1、啟動:F:\nginx-1.10.2\nginx-1.10.2>start nginx.exe(找到相應的路徑,直接運行nginx.exe也可以)
注:建議使用第一種,第二種會使你的cmd窗口一直處於執行中,不能進行其他命令操作。
2、停止:F:\nginx-1.10.2\nginx-1.10.2>nginx.exe -s stop(或者nginx.exe -s quit)
注:stop是快速停止nginx,可能並不保存相關信息;quit是完整有序的停止nginx,並保存相關信息。
3、重新載入Nginx:F:\nginx-1.10.2\nginx-1.10.2>nginx.exe -s reload
注:當配置信息修改,需要重新載入這些配置時使用此命令。
4、重新打開日志文件:F:\nginx-1.10.2\nginx-1.10.2>nginx.exe -s reopen
5、查看Nginx版本:F:\nginx-1.10.2\nginx-1.10.2>nginx -v
6、測試nginx是否啟動成功:F:\nginx-1.10.2\nginx-1.10.2>nginx -t
以上是一些經常用到的命令;
完整實例:
1、到官網下載nginx;
下載到f盤;
2.啟動nginx;
3.訪問頁面http://localhost可以看到歡迎界面;
4.我們可以看到nginx文件夾內有一個conf文件夾,其中有好幾個文件,其他先不管,我們打開nginx.conf,可以看到一段:
這段代碼在server里面,相當於一個代理服務器,當然可以配置多個。
下面我們仔細來分析一下:
listen:表示當前的代理服務器監聽的端口,默認的是監聽80端口。注意,如果我們配置了多個server,這個listen要配置不一樣,不然就不能確定轉到哪里去了。
server_name:表示監聽到之后需要轉到哪里去,這時我們直接轉到本地,這時是直接到nginx文件夾內。
location:表示匹配的路徑,這時配置了/表示所有請求都被匹配到這里
root:里面配置了root這時表示當匹配這個請求的路徑時,將會在這個文件夾內尋找相應的文件,這里對我們之后的靜態文件伺服很有用。
index:當沒有指定主頁時,默認會選擇這個指定的文件,它可以有多個,並按順序來加載,如果第一個不存在,則找第二個,依此類推。
下面的error_page是代表錯誤的頁面,這里我們暫時不用,先不管它。
那我們知道了具體的配置了,怎么讓它訪問localhost時轉到tomcat時。實際上就修改兩個地方:
server_name localhost:8080;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localhost:8080; }
我們就修改了上面兩個地方,我的tomcat在8080端口,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修改。這里有一個新元素proxy_pass,它表示代理路徑,相當於轉發,而不像之前說的root必須指定一個文件夾。
此時我們修改了文件,是不是就意思着必須先關了nginx再重新啟動了,其實不必,nginx可以重新加載文件的。
我們直接運行:
如果不想直接加載,而只是想看看自己的配置文件有沒有問題,可以直接輸入:
這可以檢查配置文件中是否有錯。
一切沒問題了,然后我們再重新打開http://localhost,我們看到下面的頁面:
這時,我們發現它並不是剛才的welcome頁面了,而是tomcat的管理頁面了,不管我們點擊什么鏈接都是沒問題的,相當於直接訪問http://localhost:8080一樣。
如果想讓本地的nginx轉發你想要的網址,直接修改nginx.conf的proxy_pass地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