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做WEB端的壓力測試


1、對要測試的系統進行分析,明確需要對哪一塊做壓力測試。比如:淘寶網站雙十一期間,秒殺跟支付,此模式用戶操作中占比比較大

再比如:游戲,登錄--開始戰斗--結束戰斗這種混合模式在用戶操作中占比較大

那么就可以針對這種占比比較大的模式進行壓力測試

2、明確了要測試的點后,如何對這些測試點進行施壓呢?

第一種方式可以通過寫腳本產生壓力機器人對服務器進行發包收包操作;

第二種方式就是借助一些壓力測試工具如:JMeter或LoadRunner

3、如何對這些測試點進行正確的施壓呢?

那么就需要用壓力測試工具或者其它方法來錄制腳本,模擬用戶的操作

4、對測試點該施加多大的壓力比較合適?該施加多少的數據才能找出系統的瓶頸?

那么就需要明確壓力測試所限制的數量,即用戶並發量,這里分3種情況來明確:

1)根據上級的明確規定數量,來設定最確大值,然后根據情況往上或往下增減

2)上級未規定,由自己判斷,從1開始慢慢遞增。如:1,5,10,20等等

3)若做過壓力測試,則可以根據上次的壓力測試結果為基數進行測試

5、測試完之后,如何通過這些數據來定位性能問題呢?
雖然通過這些測試結果我們可以得到TPS(吞吐量),平均響應時間等這些數據,可判斷出服務器是否存在問題,但卻不能定位問題。

其實在這些現象的背后是整個后台處理邏輯綜合作用的結果,這時候就可以先關注系統的CPU,內存,IO,網絡,然后對比TPS、平均響應時間達到瓶頸時系統這些數據的情況,然后就能確認性能問題是系統的哪一塊兒造成的了,再回到代碼中逐步優化這些點。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