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個音樂播放器 就一直想做個加一個音樂頻譜的展示界面
覺的這是一個好玩的東西,可以將耳邊動聽的聲音形象化,仿佛眼前可以看到聲音一樣。
但是我在文檔的開發者指南里沒有講任何有關音樂頻譜的東西,最后還是在google的源碼示例中找到了。
你可以直接去參看源代碼更原滋原味 以下只是個人對着源碼的重構和理解
所有以下所講的功能,均需要在2.3以上的sdk中才能實現。
音頻頻譜的獲取
首先音頻的頻譜相關的類叫做 android.media.audiofx.Visualizer;
需要權限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CORD_AUDIO"/>
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 是初始化一個visualizer出來
//使用音樂的sessionId來實例化這個類
mVisualizer = new Visualizer(mMediaPlayer.getAudioSessionId());
//設置每次捕獲頻譜的大小,音樂在播放中的時候采集的數據的大小或者說是采集的精度吧,我的理解,而且getCaptureSizeRange()所返回的數組里面就兩個值 .文檔里說數組[0]是最小值(128),數組[1]是最大值(1024)。
mVisualizer.setCaptureSize(Visualizer.getCaptureSizeRange()[1]);
//接下來就好理解了設置一個監聽器來監聽不斷而來的所采集的數據。一共有4個參數,第一個是監聽者,第二個單位是毫赫茲,表示的是采集的頻率,第三個是是否采集波形,第四個是是否采集頻率
mVisualizer.setDataCaptureListener(new Visualizer.OnDataCaptureListener() {
//這個回調應該采集的是波形數據
@Override
public void onWaveFormDataCapture(Visualizer visualizer, byte[] waveform,
int samplingRate) {
//waveformView 是一個自定義的view用來按照波形來畫圖 一會后面再講
waveformView.updateVisualizer(waveform);
}
//這個回調應該采集的是快速傅里葉變換有關的數據,沒試過,回頭有空了再試試
@Override
public void onFftDataCapture(Visualizer visualizer, byte[] fft,
int samplingRate)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 Visualizer.getMaxCaptureRate() / 2, true, false);
以上波形的數據采集就完成了,需要注意的一個點是mVisualizer.setEnabled(true);
這個方法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控制何時去采集頻譜數據,你應該只是願意采集你所關心的音樂數據,而不關心聲音輸出器中任何的聲音。而且對mVisualizer的許多設置必須在setEnable之前完成。並且結束功能后,要記得setEnable(false)
如果你見到了以下這個錯誤,那基本上就是因為沒有及時setEnable(false),導致setCaptureSize()這個方法出錯。
E/AndroidRuntime(22259): Caused by: java.lang.IllegalStateException: setCaptureSize() called in wrong state: 2
順帶再說一個bug 如果你得到的錯誤代碼是 -1 那么基本上的原因是你忘記了聲明權限
<uses-permission android:name="android.permission.RECORD_AUDIO"/>
音頻頻譜的展示
你在上一節已經通過監聽器獲得了波形數據,那么如何展示?這僅僅是一個自定義view的問題,簡單廢話一下:重點提一下view中的onDraw()方法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raw(Canvas canvas) {
super.onDraw(canvas);
//mBytes就是采集來的數據 這里是個大小為1024的數組,里面的數據都是byts類型,所以大小為-127到128
if (mBytes == null) {
return;
}
if (mPoints == null || mPoints.length < mBytes.length * 4) {
//mPoints主要用來存儲要畫直線的4個坐標(每個點兩個坐標,所以一條直線需要兩個點,也就是4個坐標)
mPoints = new float[mBytes.length * 4];
}
mRect.set(0, 0, getWidth(), getHeight());
//xOrdinate是x軸的總刻度,因為一次會傳輸過來1024個數據,每兩個數據要畫成一條直線,所以x軸我們分成1023段。你要是覺的太多了,也可以像我一樣除以2,看自己需求了。
int xOrdinate = (mBytes.length - 1)/2;
//以下的for循環將利用mBytes[i] mBytes[i+1] 這兩個數據去生成4個坐標值,從而在刻畫成兩個坐標,來畫線條
for (int i = 0; i <xOrdinate ; i++) {
//第i個點在總橫軸上的坐標,
mPoints[i * 4] = mRect.width() * i / xOrdinate;
//第i個點的在總縱軸上的坐標。他在畫線上以總縱軸的1/2為基准線(mRect.height() / 2),所有的點或正或負以此線為基礎標記。
//((byte) (mBytes[i] + 128))這個一直沒有理解,如果+128是為了將數據全部換算為正整數,那么強轉為byte后不又變回-127到128了么??要是誰知道原因可以留言告訴我.....
//(mRect.height() / 2) / 128就是將二分之一的總長度換算成128個刻度,因為我們的數據是byte類型,所以刻畫成128個刻度正好
mPoints[i * 4 + 1] = mRect.height() / 2+ ((byte) (mBytes[i] + 128)) * (mRect.height() / 2) / 128;
//以下就是刻畫第i+1個數據了,原理和刻畫第i個一樣
mPoints[i * 4 + 2] = mRect.width() * (i + 1) / xOrdinate;
mPoints[i * 4 + 3] = mRect.height() / 2 + ((byte) (mBytes[i + 1] + 128)) * (mRect.height() / 2) / 128;
}
//循環結束后,就得到了這一次波形的所有刻畫坐標,直接畫在畫布上就好了
canvas.drawLines(mPoints, mForePaint);
}
做的音樂軟件 純粹好玩 就放在了國內的market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