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節課課堂筆記
-
小程序認知
-
初識小程序。
目前微信小程序包括各類公眾號接口的情況:
那么微信擁有的功能產品和對應的互聯網產品有哪些:
小程序相當於AppStore應用分發市場:
張小龍對小程序的定義:用完即走、觸手可及。
小程序有以下特點:安裝包只有1024K大小,用戶即用即搜(新的應用場景:直達服務)。
-
結合小程序的特點和新的應用場景,小程序會有哪些機會?
- 從APP照搬復制:各種開發門檻較低的查詢類產品可能會大量復制過來,但照搬不是最好的思路。
- 別硬拼渠道:產品設計不是問題,因為產品設計出來最終還是要比拼渠道。
- 電商:電商是騰訊的缺口產品,騰訊一定會有所鼓勵;
- 垂直社交:按用戶類別制作社區功能類產品,比如孕婦社區。
- 2B產品:辦公網盤、客戶社交;
-
營銷思路:微信小程序對營銷有以下限制
- 內容型產品不需要小程序:小程序有以上營銷的限制,不是媒體的玩法,媒體需要搞新聞並轉發。訂閱號仍然是最適合媒體的公眾號。當然媒體公司有開發能力,也可能想辦法將訂閱者轉化到社區。
-
其他機會同樣需要變換場景思維。
在設計產品時,應優先考慮用戶如何迅速獲取服務,而不是我們如何首先獲得用戶。
-
小程序的入口
- 一級入口:
- 發現入口:
- 微信搜索:
-
通迅錄:
-
聊天窗口:
-
小程序與APP
-
用戶體驗:
相同點:需搜索發現,支持離線使用;
不同點:小程序不需安裝,在微信內完成各種業務操作,不支持微信分享,業務流程短(二次點擊即可完成);
APP需安裝,不同業務需切換APP,支持分享,支持復雜內容操作和復雜業務;
-
平台限制:
相同點:不能影響自有生態;統一的設計規范;嚴格的審核機制;
不同點:小程序不支持直播、游戲、小程序間內跳、外鏈等 、過於簡單(例如只有一個按鈕);
APP限制性不大;
-
技術支持:
相同點:統一的入口、開發語言;不支持用戶列表、消息接口;支持應用內支付;
不同點:小程序:不支持個人開發者、不支持H5嵌入、開發權限依賴微信開放程度;
APP:不限制開發者身份、支持原生和H5,權限一視同仁。
-
-
什么適合小程序:
-
從行業看
將所有行業按高頻、剛需等兩方面按象限圖划分:
按照小程序的特點,這4象限適合做小程序方向:
結論:
-
從產品規模
也使用象限法划分解析:
結論:
-
-
按產品形態
在線交易:整體不適合
- 流程復雜:流程鏈條太長,用戶體驗不好;
- 參與者多:越多越不適合;
內容類:獲客難,整體不適合
- 內容平台:短消費內容體驗不好;
- 創作者:不如微信訂閱號直接。
工具類:最適合,但回報率低
- 查詢類:社保、路線、電影評分。對公司來講,要評估其價值:品牌還是流量?
- 操作類:圖片生成、P圖、趣味小游戲等 ;
社交類:適合,但有限制
- 強關系:約會議、簽到;
- 弱關系:漂流瓶(微信已禁)、對對碰、地理位置
O2O:垂直產品很適合,最優
非標服務:公布檔期預約,如健身教練,在行等 "手藝人";
標准服務:在線預定,如:外賣、送貨、58到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