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添加、刪除、查詢、文本框、各種按鈕/框控件、查找替換插入剪切復制粘貼】功能測試用例


 收藏自微信公眾號[軟件測試的自我修養]

1. 登錄、添加、刪除、查詢模塊測試點:

  1)登錄

  ① 用戶名和密碼都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② 用戶名和密碼都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③ 用戶名符合要求,密碼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④ 密碼符合要求,用戶名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⑤ 用戶名或密碼為空
  ⑥ 數據庫中不存在的用戶名,不存在的密碼
  ⑦ 數據庫中存在的用戶名,錯誤的密碼
  ⑧ 數據庫中不存在的用戶名,存在的密碼
  ⑨ 輸入的數據前存在空格
  ⑩ 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密碼以后按[enter]是否能登陸


  2) 添加
  ① 要添加的數據項均合理,檢查數據庫中是否添加了相應的數據
  ② 留出一個必填數據為空
  ③ 按照邊界值等價類設計測試用例的原則設計其他輸入項的測試用例
  ④ 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有錯誤提示
  ⑤ 是否支持table鍵
  ⑥ 按enter是否能保存
  ⑦ 若提示不能保存,也要察看數據庫里是否多了一條數據
  3) 刪除
  ① 刪除一個數據庫中存在的數據,然后查看數據庫中是否刪除
  ② 刪除一個數據庫中並不存在的數據,看書否有錯誤提示,並且數據庫中沒有數據被刪除
  ③ 輸入一個格式錯誤的數據,看是否有錯誤提示,並且數據庫中沒有數據被刪除。
  ④ 輸入的正確數據前加空格,看是否能正確刪除數據
  ⑤ 什么也不輸入
  ⑥ 是否指出table鍵
  ⑦ 是否支持enter鍵


  4)查詢
  精確查詢:
  ① 輸入的查詢條件為數據庫中存在的數據,看是否能正確地查出相應得數據
  ② 輸入正確的查詢條件以前加上空格,看是否能正確地查出相應的數據
  ③ 輸入格式或范圍不符合要求的數據,看是否有錯誤提示
  ④ 輸入數據庫中不存在的數據
  ⑤ 不輸入任何數據
  ⑥ 是否支持table鍵
  ⑦ 是否支持enter鍵
  模糊查詢:
  在精確查詢的基礎上加上以下一點
  ① 輸入一些字符,看是否能查出數據庫中所有的相關信息


  2.設計功能測試用例
  文本框、按鈕等控件測試


  文本框的測試
  a,輸入正常的字母或數字。
  b,輸入已存在的文件的名稱;
  c,輸入超長字符。例如在“名稱”框中輸入超過允許邊界個數的字符,假設最多255個字符,嘗試輸入 256個字符,檢查程序能否正確處理;
  d,輸入默認值,空白,空格;
  e,若只允許輸入字母,嘗試輸入數字;反之;嘗試輸入字母;
  f,利用復制,粘貼等操作強制輸入程序不允許的輸入數據;
  g,輸入特殊字符集,例如,NUL及 等;
  h,輸入超過文本框長度的字符或文本,檢查所輸入的內容是否正常顯示;
  i,輸入不符合格式的數據,檢查程序是否正常校驗,如,程序要求輸入年月日格式為yy/mm/dd,實際輸入yyyy/mm/dd,程序應該給出錯誤提示
  在測試過程中所用到的測試方法:
  1,輸入非法數據;
  2,輸入默認值;
  3,輸入特殊字符集;
  4,輸入使緩沖區溢出的數據;
  5,輸入相同的文件名;


  命令按鈕控件的測試
  a,點擊按鈕正確響應操作。如,單擊確定,正確執行操作;單擊取消,退出窗口;
  b,對非法的輸入或操作給出足夠的提示說明,如,輸入月工作天數為32時,單擊”確定“后系統應提示:天數不能大於31;
  c,對可能造成數據無法恢復的操作必須給出確認信息,給用戶放棄選擇的機會;


  單選按鈕控件的測試
  a,一組單選按鈕不能同時選中,只能選中一個。
  b,逐一執行每個單選按鈕的功能。分別選擇了“男”“女”后,保存到數據庫的數據應該相應的分別為“男”“女”;
  c,一組執行同一功能的單選按鈕在初始狀態時必須有一個被默認選中,不能同時為空;


  up-down控件文本框的測試
  a,直接輸入數字或用上下箭頭控制,如,在“數目”中直接輸入10,或者單擊向上的箭頭,使數目變為10;
  b,利用上下箭頭控制數字的自動循環,如,當最多數字為253時,單擊向上箭頭,數目自動變為1;反之亦適用;
  c,直接輸入超邊界值,系統應該提示重新輸入;
  d,輸入默認值,空白。如,“插入”數目為默認值,點擊“確定”;或,刪除默認值,使內容為空,單擊“確定”進行測試;
  e,輸入字符。此時系統應提示輸入有誤。


  組合列表框的測試
  a,條目內容正確,其詳細條目內容可以根據需求說明確定;
  b,逐一執行列表框中每個條目的功能;
  c,檢查能否向組合列表框輸入數據;


  復選框的測試
  a,多個復選框可以被同時選中;
  b,多個復選框可以被部分選中;
  c,多個復選框可以都不被選中;
  d,逐一執行每個復選框的功能;


  列表框控件的測試
  a,條目內容正確;同組合列表框類似,根據需求說明書確定列表的各項內容正確,沒有丟失或錯誤;
  b,列表框的內容較多時要使用滾動條;
  c,列表框允許多選時,要分別檢查shift選中條目,按ctrl選中條目和直接用鼠標選中多項條目的情況;
  滾動條控件的測試
  要注意一下幾點:
  a,滾動條的長度根據顯示信息的長度或寬度及時變換,這樣有利於用戶了解顯示信息的位置和百分比,如,word中瀏覽100頁文檔,瀏覽到50頁時,滾動條位置應處於中間;
  b,拖動滾動條,檢查屏幕刷新情況,並查看是否有亂碼;
  c,單擊滾動條;
  d,用滾輪控制滾動條;
  e,滾動條的上下按鈕。


  各種控件在窗體中混和使用時的測試
  a,控件間的相互作用;
  b,tab鍵的順序,一般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c,熱鍵的使用,逐一測試;
  d,enter鍵和esc鍵的使用;
  在測試中,應遵循由簡入繁的原則,先進行單個控件功能的測試,確保實現無誤后,再進行多個控件的的功能組合的測試。
  ps:密碼輸入框測試時要特別注意進行字母大寫輸入的測試。


  查找替換操作
  案例演示:打開word中的"替換"對話框
  測試本功能有通過測試和失敗測試兩種情況
  通過測試:
  1,輸入內容直接查找,或查找全部
  2,在組合框中尋找已經查找過的內容,再次查找並確認文檔的內容正確,如,已經查找過"測試用例",再次進入不用重新輸入查找內容,直接在文檔中搜尋就可以.
  失敗測試:
  1,輸入過長或過短的查詢字符串.如,假設查詢的字符串長度為1到255,那么輸入0,1,2,256,255和254進行測試;
  2,輸入特殊字符集,如,在word中.^g代表圖片,^代表分欄符,可以輸入這類特殊字符測試;
  替換測試大體相同.
  關於編輯操作窗口的功能測試的用例:
  1,關閉查找替換窗口.不執行任何操作,直接退出;
  2,附件和選項測試.假如,設定"精確搜尋","向后"搜索等附件選項等等來測試;
  3,控件間的相互作用.如,搜尋內容為空時,按鈕"搜尋全部","搜尋","全部替換","替換"都為灰色.
  4,熱鍵, Tab鍵.回車鍵的使用.


  插入操作
  1)插入文件
  測試的情況
  a,插入文件;
  b,插入圖像;
  c,在文檔中插入文檔本身;
  d,移除插入的源文件;
  e,更換插入的源文件的內容;
  2)鏈接文件
  測試方法:
  a,插入鏈接文件;
  b,在文檔中鏈接文檔本身;
  c,移除插入的源文件;
  d,更換插入的源文件的內容.
  3)插入對象
  要測試的內容
  a,插入程序允許的對象,如,在word中插入excel工作表;
  b,修改所插入對象的內容.插入的對象仍能正確顯示;
  c,卸載生成插入對象的程序,如,在word中插入excel工作表后卸載excel,工作表仍正常使用.
  編輯操作
  編輯操作包括剪切,復制,粘貼操作.


    測試剪切操作的方法
  a,對文本,文本框,圖文框進行剪切;
  b,剪切圖像
  c,文本圖像混合剪切
  復制操作方法與剪切類似.
  測試時,主要是對粘貼操作的測試,方法是:
  a,粘貼剪切的文本,文本框及圖文框;
  b,粘貼所剪切的圖像;
  c,剪切后,在不同的程序中粘貼
  d,多次粘貼同一內容,如,剪切后,在程序中連續粘貼3次;
  e,利用粘貼操作強制輸入程序所不允許輸入的數據.
  3.界面測試用例的設計方法
  1)窗體
  測試窗體的方法:
  a,窗體大小,大小要合適,控件布局合理;
  b,移動窗體.快速或慢速移動窗體,背景及窗體本身刷新必須正確;
  c,縮放窗體,窗體上的控件應隨窗體的大小變化而變化;
  d,顯示分辨率.必須在不同的分辨率的情況下測試程序的顯示是否正常;
  進行測試時還要注意狀態欄是否顯示正確;工具欄的圖標執行操作是否有效,是否與菜單懶中圖標顯示一致;錯誤信息內容是否正確,無錯別字,且明確等等;
  2)控件
  測試方法:
  a,窗體或控件的字體和大小要一致;
  b,注意全角,半角混合
  c,無中英文混合.
  3)菜單
  進行測試時要注意
  a,選擇菜單是否可以正常工作,並與實際執行內容一致;
  b,是否有錯別字:
  c,快捷鍵是否重復;
  d,熱鍵是否重復;
  e,快捷鍵與熱鍵操作是否有效
  f,是否存在中英文混合
  g,菜單要與語境相關,如,不同權限的用戶登陸一個應用程序,不同級別的用戶可以看到不同級別的菜單並使用不同級別的功能;
  h,鼠標右鍵快捷菜單
  4)特殊屬性
  1,安裝界面應有公司介紹或產品介紹,有公司的圖標
  2,主界面及大多數界面最好有公司圖標
  3,選擇"幫助"->"關於"命令,應 看見相關版權和產品信息
  總結:
  注意找出軟件中的常用功能測試點,把共性的工作抽取后,個性的工作再逐個突破,可以提高測試效率。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