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JVM參數
在JVM啟動參數中,可以設置跟內存、垃圾回收相關的一些參數設置,默認情況不做任何設置JVM會工作的很好,但對一些配置很好的Server和具體的應用必須仔細調優才能獲得最佳性能。通過設置我們希望達到一些目標:
- GC的時間足夠的小
- GC的次數足夠的少
- 發生Full GC的周期足夠的長
前兩個目前是相悖的,要想GC時間小必須要一個更小的堆,要保證GC次數足夠少,必須保證一個更大的堆,我們只能取其平衡。
(1)針對JVM堆的設置,一般可以通過-Xms -Xmx限定其最小、最大值,為了防止垃圾收集器在最小、最大之間收縮堆而產生額外的時間,我們通常把最大、最小設置為相同的值
(2)年輕代和年老代將根據默認的比例(1:2)分配堆內存,可以通過調整二者之間的比率NewRadio來調整二者之間的大小,也可以針對回收代,比如年輕代,通過 -XX:newSize -XX:MaxNewSize來設置其絕對大小。同樣,為了防止年輕代的堆收縮,我們通常會把-XX:newSize -XX:MaxNewSize設置為同樣大小
(3)年輕代和年老代設置多大才算合理?這個我問題毫無疑問是沒有答案的,否則也就不會有調優。我們觀察一下二者大小變化有哪些影響
- 更大的年輕代必然導致更小的年老代,大的年輕代會延長普通GC的周期,但會增加每次GC的時間;小的年老代會導致更頻繁的Full GC
- 更小的年輕代必然導致更大年老代,小的年輕代會導致普通GC很頻繁,但每次的GC時間會更短;大的年老代會減少Full GC的頻率
- 如何選擇應該依賴應用程序對象生命周期的分布情況:如果應用存在大量的臨時對象,應該選擇更大的年輕代;如果存在相對較多的持久對象,年老代應該適當增大。但很多應用都沒有這樣明顯的特性,在抉擇時應該根據以下兩點:(A)本着Full GC盡量少的原則,讓年老代盡量緩存常用對象,JVM的默認比例1:2也是這個道理 (B)通過觀察應用一段時間,看其他在峰值時年老代會占多少內存,在不影響Full GC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年輕代,比如可以把比例控制在1:1。但應該給年老代至少預留1/3的增長空間
(4)在配置較好的機器上(比如多核、大內存),可以為年老代選擇並行收集算法: -XX:+UseParallelOldGC ,默認為Serial收集
(5)線程堆棧的設置:每個線程默認會開啟1M的堆棧,用於存放棧幀、調用參數、局部變量等,對大多數應用而言這個默認值太了,一般256K就足用。理論上,在內存不變的情況下,減少每個線程的堆棧,可以產生更多的線程,但這實際上還受限於操作系統。
(4)可以通過下面的參數打Heap Dump信息
- -XX:HeapDumpPath
- -XX:+PrintGCDetails
- -XX:+PrintGCTimeStamps
- -Xloggc:/usr/aaa/dump/heap_trace.txt
通過下面參數可以控制OutOfMemoryError時打印堆的信息
-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請看一下一個時間的Java參數配置:(服務器:Linux 64Bit,8Core×16G)
JAVA_OPTS="$JAVA_OPTS -server -Xms3G -Xmx3G -Xss256k -XX:PermSize=128m -XX:MaxPermSize=128m -XX:+UseParallelOldGC -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XX:HeapDumpPath=/usr/aaa/dump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Xloggc:/usr/aaa/dump/heap_trace.txt -XX:NewSize=1G -XX:MaxNewSize=1G"
經過觀察該配置非常穩定,每次普通GC的時間在10ms左右,Full GC基本不發生,或隔很長很長的時間才發生一次
通過分析dump文件可以發現,每個1小時都會發生一次Full GC,經過多方求證,只要在JVM中開啟了JMX服務,JMX將會1小時執行一次Full GC以清除引用,關於這點請參考附件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