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英語教學研究界的著名專家,劍橋大學出版社和牛津大學出版社暢銷少兒英語教科書作者、香港大學教授大衛·諾南(David Nunan),最近在劍橋大學考試部舉辦的少兒英語教學國際論壇上提出,7歲才是英語非母語國家的兒童學英語的一個合適的年齡。大衛·諾南教授已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非英語母語國家少兒學習英語的情況進行了多年觀察。
少兒語言學習四階段
第一階段:沉默期(silent stage)/前語言時期----------目標:“聽”,時間學前一年,方式:看動畫
前語言時期是指從孩子英語啟蒙至掌握將近500個英語詞匯為止的這一段時間。根據個體的不同,比如:孩子的學習方式和每天在英語上花的時間,每個孩子在這個階段所花的時間也不一樣,這是孩子英語沉默時期(silent stage)。
正如嬰兒學習母語,在沒有學會說話之前,他們通過面部表情和手勢和人進行交流。孩子在學英語時通常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在這個時期,孩子通過觀看圖片、 積極傾聽,使用周圍環境來幫助理解自己所聽到/學到的英語單詞和句子的意思,並練習發音。孩子們也會通過模仿手勢和臉部表情來顯示他們的英語理解力(這也是孩子開始英語會話的前兆)。他們也可能會完整地重復自己聽到或者看到的英語詞句,但他們還沒有能力用語言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並自如地使用英語進行交流。他們就像鸚鵡學舌,把聽到的聲音原封不動地重復一遍。
這個時期孩子的英語學習重點應該是“聽”。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爸爸媽媽嘴里念出來的故事,當然從英語兒歌,童謠,可以聽的英語繪本,也是這階段相對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個人的少兒階段是指3歲到15歲。從出生到2歲左右,在學習行為上一般被視為“感知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學習和周圍的環境(具體的事物)進行互動,在母語的學習上,開始從“原始語言”向真正的語言轉型,並且快速地積累詞匯量。
有語言學家研究發現:兒童在習得母語時,要經歷為期大約一年的“聽”的過程,我們稱之為:沉默期,在沉默期的影響逐漸消退后才會開口說出第一個詞。這一規律同樣適用於第二語言的習得。沉默期的長短因人而異。就像我們從小學中文,1歲前通常都不會開口說話,在爸爸媽媽及周圍人大量的語言引導和刺激下,才逐漸學會說簡單的字、詞,會叫“爸爸”、“媽媽”,最后才發展為說完整的句子。第二語言的習得同樣如此,會經歷幾個月甚至1年不等的沉默期。
針對語言沉默期的孩子,老師會在課堂上營造全英文的學習環境,結合課件與他們進行趣味互動,培養孩子的語感,包括對語音、語調的感受等。但請各位家長不要期望孩子能迅速開口說英語,同時對孩子施加學習的壓力,英語學習需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鼓勵,請與孩子一起走過沉默期,讓孩子大膽開口說英文。
第二階段:英語語法干擾期/早期語言時期------------目標:“說”,時間學前一年,方式:自然拼讀
這個階段的孩子走出了英語排斥期,掌握和理解了將近1000個英語單詞。盡管他們還沒有學習英語語法,並且在使用時常常會犯語法錯誤。但由於他們牢記了一些英語單詞和詞匯,所以他們也會試着使用這些程式化的 (chunks' of social speech) 英語單詞和短句和人用交流。
例如:May I play with your toys?
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
Let’s have lunch.
我們吃飯吧
可能我們有時更注重的是孩子是不是會說英語,但事實上是這個階段孩子的英語理解能力超過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孩子也能聽懂附有圖畫的短小英語故事。盡管這個時期的孩子也常常犯語法錯誤。他們可能盡量會試着使用英語,但還不能用正確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例如:當孩子看到地上結了冰,她可能會說:水凍結(water frozen)
這是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因為,孩子的英語理解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開始用他們所學英語進行讀和寫。
從3歲到7歲,已經開始進入少兒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在母語學習中,開始學習語法,開始以自我為中心來看待世界,並且開始有邏輯思考的能力。
從沉默期走出來的孩子,剛學會應用第二語言,不習慣第二語言的規則往往表達容易出錯。就像1歲多的寶寶學母語,也會出現“主謂賓”顛倒,“你我”不分的情況。寶寶們在剛開始說話的時候,通常不會說:“我要喝水。”甚至會說:“豆豆吃水!”這時候,通常媽媽不會責怪或糾正孩子,而是高興,自然地對孩子說:“豆豆要喝水啊!”當媽媽不斷重復正確的,時間長了,孩子也就會了正確的說法。同樣道理,語法干擾期是每個人掌握語言的必經階段,是兒童掌握語法規則,也是建立語感的必然方式,因此對於處在這一時期的孩子,父母更加需要有耐心的去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對學習更有自信。
當孩子會積極主動說一些英語詞組或短句子了,即便是輸出並不流利,經常出錯,也沒關系,請您淡然一點。要知道,即便是中國人學漢語,美國人學英語,也都會經歷主謂賓語不分、句式表達錯誤的情況,通過后期持續性、科學的學習,這些都能得到改善,請不必過於擔心。
第三階段:學術英語提高期/語言形成階段-------------目標:“詞組”,小學時間一年級-三年級,方式:自然拼讀+發音+拼寫
這個階段的孩子大約掌握了3,000個英語詞匯量,並且能使用簡單的英語詞組和句子與人溝通還可以用簡單的英語提問。
從7歲到11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能夠把自己和周圍的環境分離開,進行邏輯思考,並有從自己的經驗中做概括的有限能力。
孩子可以講英語了,不意味着完成了英語學習,這只證明日常口語學習部分達到了一定水平,但是掌握得不全面。中國人除了會用中文進行生活層面的溝通,還需要上學進行學習,學習內容包括語文課中的故事、詩歌,數學課中的數字、運算和邏輯,科學課中的四季、氣候等學科知識,這些是豐富語言運用的知識載體。許多中國孩子進入美國課堂會發現課本看不懂,學科詞匯聽不懂,原因在於他們並沒有掌握學術英語知識,不了解學科思維方式和異國文化
【7-9歲 口語運用是關鍵】
自然拼讀法,教授英語發音與拼寫
同步並超越小學英語教學大綱
多主題閱讀,注重趣味與實用
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動手、模仿和觀察,可以讓孩子利用這一優勢去學習自然拼讀讓孩子仔細觀察發音要領,然后去模仿發音,打好基礎發音的底子。同時,通過對字母和常見字母組合發音的認識去接觸詞匯拼讀大量的詞匯,從而形成拼讀意識,養成拼讀習慣,解決詞匯拼讀難的問題,給孩子的下一步學習打下很堅實的基礎。
自然發音法Phonics起源於美國,在國外已有百年以上悠久的歷史,被公認為是簡單、快捷、有效教授英語語音的方法。它是培養兒童識字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讓孩子們通過各種游戲、翻卡式的反復練習和聽力訓練,奠定學生聽音、認詞、辨音、讀詞、拼寫的良好基礎。
自然拼讀學完后,孩子“見字能讀、聽音能寫”提前進入閱讀領域,同時可以讓孩子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強化,進而養成自覺地拼讀習慣,拼讀能力形成,使孩子可以輕松自如的積累大量詞匯,為進入閱讀領域打下扎實的基礎,甚至可以讓孩子提前進入閱讀階段。
第四階段:學習曲線上升期/中級流利階段--------------目標:“造句”,時間小學四年級-六年級,方式:閱讀+語法
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掌握了將近有6,000英語單詞和詞組。在用英語和人會話或者用英語書寫時,他們開始使用更復雜的句子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也可以用英語提問。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孩子會使用從母語文字翻譯過來的英語。
比如:這個價格對我挺合適的
正確的英語應該是: The price is right.
但孩子卻可能說成: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他們也會借助自己學習母語時所得到的經驗幫助自己學習英語。我們經常看到的中式英語就是最好的典范。但卻也能夠從中可以看出:母語好的孩子學英語也比較輕松容易。
這個階段也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關鍵階段,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用英語來思考,這樣更能幫助孩子的英語口語的發展。
【10-12歲 英語閱讀是關鍵】
多文體閱讀,教授基礎語法
學習策略,如上下文猜測詞義,預測下文
少兒英語同步國際語言等級考試標准
這個階段的孩子英語學習有了一定知識積累,那么在保持學習興趣基礎上,就要開始介入學習語言文化,並加入語言規則的學習和運用,同時增加一定閱讀量。
這樣不僅能進一步擴大詞匯量,積累更多的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翻譯過程中再一次鞏固,復習之前沒有掌握的詞匯及其用法,猜測陌生詞匯的意思,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的轉化,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語言的組織、欣賞能力。
也就是超過11歲的孩子,他們開始有能力從他人的經驗中概括分析事物,開始發展抽象思維,並逐漸開始進入青春期。
再優秀的孩子,也不能保證每次考試都是100分,同樣的道理,語言學習也有曲線上升期,這一階段孩子英語水平的提高趨於緩慢。很多家長看不到孩子有明顯進步,就擔心孩子英語水平下降,便通過各種手段給孩子施加壓力。
在語言學習的曲線上升期,首先家長要學會堅持,幫孩子按照既定目標學習。另外,在堅持的同時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循序漸進英文水平會繼續提高。
所有人學英語都會出現一個曲線上升期的情況,即便是英語基礎很好的留學生,在剛出國留學的時期,也都有一個艱難的過渡期,孩子的英語學習也一樣。因而,在瑞思的美式課堂上,老師們將會舉行很多小規模的Seminar,要求每個孩子都參與到討論中,讓孩子在表達與討論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痛苦”歷練后,就像突然開竅了一樣,在最終實現流利的英語表達,其實就是在對話中進行大量的語言輸入與積累,從而產生厚積薄發的結果。
孩子語言學習的潛能無限,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多營造一些全英文的學習環境。如:在家放全英文的CD給孩子聽,或帶孩子到瑞思體驗純正的“美國幼兒園”、“美國小學”課程,閱讀原版外文書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哦!
只有認識到少兒在不同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才能有效地討論英語作為孩子第二語言的教和學問題。
第五階段:高級流利階段----------目標:“考試”,時間初中1-3年,方式:
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如果要精通一門外語,一般需要4-10年(有的認為是7-10年)持續不斷的學習。為了保持自己英語會話的流暢性,孩子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使用英語參與討論的機會,這樣孩子的英語才不會流失。
【13-15歲 綜合能力是提升的關鍵】
多學科閱讀,擴展知識面
教授多元文化和外國禮儀
雅思,托福考試策略
進入中學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已經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有了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必須要真正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了,真正讓孩子把英語當成自己熱愛的一門語言去學習、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