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Brinkhoff 基於路網的移動對象生成器的使用


Thomas Brinkhoff 基於路網的移動對象生成器的使用

文章補充

http://www.cnblogs.com/cmi-sh-love/p/6503275.html ⬅️點擊

網站:http://iapg.jade-hs.de/personen/brinkhoff/generator/

各個移動對象在路網中進行移動會產生一定的軌跡記錄,這些軌跡是有一個一個的帶時間戳的坐標點。不同移動對象會形成不同的軌跡,那么一種顏色就代表一個移動對象的軌跡記錄。比方紅色是汽車A的一系列坐標點,藍色又表示汽車B的一系列坐標點。而通過移動對象的id號來區分不同的移動物體。

比如上圖生成的軌跡數據,一種顏色代表一個物體的軌跡記錄,不同顏色表示'移動對象id'不同的物體的軌跡記錄,同一個顏色的多個點的集合表示一個物體的軌跡。

大家可以下載它的Demo直接點擊run.bat 運行,也可以下載Complete source Code 導入eclipse運行。我這里下載的是完整的源碼。

下載后解壓然后import進eclipse

相關文件的說明

  • 第一個是:properties.txt

這個是配置程序的文件,里面可以修改各種參數

  • 第二個是:地圖包

包括edge和node兩個壓縮文件,例如oldenburgGen.edge.zip,oldenburgGen.node.zip

運行

導入eclipse后運行時選擇DefaultDataGenerator-generator2

點擊Run

其中maximum time那里填入最大時間數,想生成100個時間片的紀錄就填100,max.speed div填10,50,250,數字越大,移動對象移動的速度越慢,全部填寫完成點擊Compute進行生產數據。

生成的數據的說明

這是代碼中對於數據的注釋
 * @param  action  the action of the object
 * @param  id  object id
 * @param  repNum  report number
 * @param  objClass  object class
 * @param  time  time stamp
 * @param  x  current x-coordinate
 * @param  y  current y-coordinate
 * @param  speed  current speed
 * @param  doneDist  the distance since the last reporting
 * @param  nextNodeX  x-coordinate of the next node
 * @param  nextNodeY  y-coordinate of the next node

1.物體的狀態(是新點還是舊點或是消失點)
2.物體id ❤️
3.回報的編號
4.物體種類的id
5.時間戳 ❤️
6.x軸坐標 ❤️
7.y軸坐標 ❤️
8.當前速度
9.預期的下一個x軸坐標 (用於做未來預測)
10.預期的下一個y軸坐標。(用於做未來預測)

關於回報編號的說明
移動對象在計算的時候有一個回報位置的可能性,當回報的可能性為0時,下一個時間戳就不回報該移動對象,當回報可能性大於0時,移動對象的回報編號會+1,此時則回報該移動對象的數據。在初始化一個新的移動對象的時候,給某個移動對象的回報編號初始化為0。

補充:許多讀者回信反饋地圖運行看不見。

地圖數據兩個文件.node和.edge分別表示交通的結點以及路網的線路段,可以放置在項目根目錄,和properties.txt文件同一個目錄。我上傳的項目已經包含地圖數據。但是我的項目運行時,地圖初始化大小是被縮放的很小的,在左上角的一個小點上。大家可以仔細觀察。

我們要做的是對他進行縮放,在地圖顯示區域可以通過按下鼠標左鍵->拖動鼠標->釋放鼠標左鍵來繪制一個矩形縮放區域。可以對地圖進行縮放。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