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中margin與padding的區別


 

CSS邊距屬性定義元素周圍的空間。通過使用單獨的屬性,可以對上、右、下、左的外邊距進行設置。也可以使用簡寫的外邊距屬性同時改變所有的外邊距。——W3School

邊界(margin):元素周圍生成額外的空白區。“空白區”通常是指其他元素不能出現且父元素背景可見的區域。——CSS權威指南

padding稱呼為內邊距,其判斷的依據即邊框離內容正文的距離,而我喜歡CSS權威指南解釋的“補白”(或者叫“留白”),因為他很形象。補白(padding):補白位於元素框的邊界與內容區之間。很自然,用於影響這個區域的屬性是padding。——CSS權威指南

使用簡寫的外邊距屬性同時改變所有的外邊距:margin: top right bottom left;(eg: margin:10px 20px 30px 40px) 記憶方式是元素周圍正上方順時針“上右下左”記憶。

並且規范還提供了省略的數值寫法,基本如下:

1、如果margin只有一個值,表示上右下左的margin同為這個值。例如:margin:10px; 就等於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2、如果 margin 只有兩個值,第一個值表示上下margin值,第二個值為左右margin的值。例如:margin:10px 20px; 就等於 margin:10px 20px 10px 20px;

3、如果margin有三個值,第一個值表示上margin值,第二個值表示左右margin的值,第三個值表示下margin的值。例如:margin:10px 20px 30px; 就等於 margin:10px 20px 30px 20px;

4、如果margin有四個值,那這四個值分別對應上右下左這四個margin值。例如:margin:10px 20px 30px 40px;

在實際應用中,個人不推薦使用三個值的margin,一是容易記錯,二是不容易日后修改,一開始如果寫成margin:10px 20px 30px;日后需求改動為上10px,右30px,下30px,左20px,你不得不還是得把這個margin拆開為margin:10px 30px 30px 20px;費力且不討好,不如一開始就老老實實的寫成margin:10px 20px 30px 20px;來的實在,不要為了現在節省倆個字節而讓日后再次開發的成本上升。

同樣的,padding也有上述相似的方法對上、右、下、左內邊距進行設置。

這里補充一個知識點:外邊距合並

含義:外邊距合並指的是,當兩個垂直外邊距相遇時,它們將形成一個外邊距。合並后的外邊距的高度等於兩個發生合並的外邊距的高度中的較大者。

關於什么時候用margin什么時候用padding,眾說紛紜。而且margin和padding在許多地方往往效果都是一模一樣,而且你也不能說這個一定得用margin那個一定要用padding,因為實際的效果都一樣,你說margin用起來好他說padding用起來會更好,但往往爭論無果。根據網上的總結歸納大致發現這幾條還是比較靠譜的:

何時應當使用margin:

需要在border外側添加空白時。

空白處不需要背景(色)時。

上下相連的兩個盒子之間的空白,需要相互抵消時。如15px + 20px的margin,將得到20px的空白。

何時應當時用padding:

需要在border內測添加空白時。

空白處需要背景(色)時。

上下相連的兩個盒子之間的空白,希望等於兩者之和時。如15px + 20px的padding,將得到35px的空白。

個人認為:margin是用來隔開元素與元素的間距;padding是用來隔開元素與內容的間隔。margin用於布局分開元素使元素與元素互不相干;padding用於元素與內容之間的間隔,讓內容(文字)與(包裹)元素之間有一段“呼吸距離”。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