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equest的setAttribute與getAttribute方法一般都是成對出現的,首先通過setAttribute方法設置屬性與屬性值,然后通過getAttribute方法根據屬性獲取到與該屬性對應的對象值(獲取到之后一般都需要進行向下類型轉換,將屬性值轉換為真正的對象)。setAttribute與getAttribute方法都是在服務器端內部執行的,客戶端不知道服務器端是否執行過這兩個方法。
(2). request的getParameter方法的作用是獲取到客戶端 通過表單或url請求參數所發送過來的參數值,是客戶端與服務器端之間的交互,服務器端要想獲取到客戶端發送過來的數據,就需要使用getParameter方法來獲取。沒有與getParameterget方法對應的setParameterset方法。
(3). request對象內數據的存活范圍就是在request對象的存活范圍內,當客戶端向服務器端發送一個請求,服務器向客戶端返回一個響應后,該請求對象就被銷毀了;之后再向服務器端發送新的請求時,服務器會創建新的request對象,該request對象與之前的request對象沒有任何關系,因此也無法獲得在之前的request對象中所存放的任何數據。
(4) session對象內數據的存活范圍也就是session對象的存活范圍(?只要瀏覽器不關閉,session對象就會一直存在?),因此在同一個瀏覽器窗口中,無論向服務器端發送多少個請求,session對象只有一個。
(5.)application(應用對象):存活范圍最大的對象,只要服務器沒有關閉,application對象中的數據就會一直存在。在整個服務器運行過程當中,application對象只有一個。
(6.)request、session以及application這3個對象的范圍是逐個增加的:request只在一個請求的范圍內;?session 是在瀏覽器窗口的范圍內?;application則是在整個服務器的運行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