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靜態SQLSQL與動態SQL
Oracle編譯PL/SQL程序塊分為兩個種:其一為前期聯編(early binding),即SQL語句在程序編譯期間就已經確定,大多數的編譯情況屬於這種類型;另外一種是后期聯編(late binding),即SQL語句只有在運行階段才能建立,例如當查詢條件為用戶輸入時,那么Oracle的SQL引擎就無法在編譯期對該程序語句進行確定,只能在用戶輸入一定的查詢條件后才能提交給SQL引擎進行處理。通常,靜態SQL采用前一種編譯方式,而動態SQL采用后一種編譯方式。
2.動態SQL程序開發
理解了動態SQL編譯的原理,也就掌握了其基本的開發思想。動態SQL既然是一種”不確定”的SQL,那其執行就有其相應的特點。Oracle中提供了Execute immediate語句來執行動態SQL,語法如下:
Excute immediate 動態SQL語句 using 綁定參數列表 returning into 輸出參數列表;
1)動態SQL是指DDL和不確定的DML(即帶參數的DML)
2)綁定參數列表為輸入參數列表,即其類型為in類型,在運行時刻與動態SQL語句中的參數(實際上占位符,可以理解為函數里面的形式參數)進行綁定。
3)輸出參數列表為動態SQL語句執行后返回的參數列表。
4)由於動態SQL是在運行時刻進行確定的,所以相對於靜態而言,其更多的會損失一些系統性能來換取其靈活性。
設數據庫的emp表,其數據為如下:
ID | NAME | SALARY |
100 | Jacky | 5600 |
101 | Rose | 3000 |
102 | John | 4500 |
要求:
1.創建該表並輸入相應的數據。
2.根據特定ID可以查詢到其姓名和薪水的信息。
3.根據大於特定的薪水的查詢相應的員工信息。
根據前面的要求,可以分別創建三個過程(均使用動態SQL)來實現:
過程一:
1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create_table is 2 begin 3 execute immediate ' create table emp( 4 id number, 5 name varchar2(10), 6 salary number )'; --動態SQL為DDL語句
7 end create_table;
過程二:
1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find_info(p_id number) is 2 v_name varchar2(10); 3 v_salary number; 4 begin 5 execute immediate ' 6 select name,salary from emp 7 where id=:1' 8 using p_id 9 returning into v_name,v_salary; --動態SQL為查詢語句 10 dbms_output.put_line(v_name ||'的收入為:'||to_char(v_salary)); 11 exception 12 when others then 13 dbms_output.put_line('找不到相應數據'); 14 end find_info;
過程三:
1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find_emp(p_salary number) is 2 r_emp emp%rowtype; 3 type c_type is ref cursor; 4 c1 c_type; 5 begin 6 open c1 for ' 7 select * from emp 8 where salary >:1' 9 using p_salary; 10 loop 11 fetch c1 into r_emp; 12 exit when c1%notfound; 13 dbms_output.put_line('薪水大於‘||to_char(p_salary)||'的員工為:‘); 14 dbms_output.put_line('ID為'to_char(r_emp)||' 其姓名為:'||r_emp.name); 15 end loop; 16 close c1; 17 end create_table;
注意:在過程二中的動態SQL語句使用了占位符“:1“,其實它相當於函數的形式參數,使用”:“作為前綴,然后使用using語句將p_id在運行時刻將:1給替換掉,這里p_id相當於函數里的實參。另外過程三中打開的游標為動態游標,它也屬於動態SQL的范疇,其整個編譯和開發的過程與execute immediate執行的過程很類似,這里就不在贅述了。
3. 動態SQL語句開發技巧
前面分析到了,動態SQL的執行是以損失系統性能來換取其靈活性的,所以對它進行一定程度的優化也是必要的,筆者根據實際開發經驗給出一些開發的技巧,需要指出的是,這里很多經驗不僅局限於動態SQL,有些也適用於靜態SQL,在描述中會給予標注。
技巧一:盡量使用類似的SQL語句,這樣Oracle本身通過SGA中的共享池來直接對該SQL語句進行緩存,那么在下一次執行類似語句時就直接調用緩存中已解析過的語句,以此來提高執行效率。
技巧二:當涉及到集合單元的時候,盡量使用批聯編。比如需要對id為100和101的員工的薪水加薪10%,一般情況下應該為如下形式:
1 declare 2 type num_list is varray(20) of number; 3 v_id num_list :=num_list(100,101); 4 begin 5 ... 6 for i in v_id.first .. v_id.last loop 7 ... 8 execute immediate 'update emp 9 set =salary*1.2 10 where id=:1 ' 11 using v_id(i); 12 end loop; 13 end;
對於上面的處理,當數據量大的時候就會顯得比較慢,那么如果采用批聯編的話,則整個集合首先一次性的傳入到SQL引擎中進行處理,這樣比單獨處理效率要高的多,進行批聯編處理的代碼如下:
1 declare 2 type num_list is varray(20) of number; 3 v_id num_list :=num_list(100,101); 4 begin 5 ... 6 forall i in v_id.first .. v_id.last loop 7 ... 8 execute immediate 'update emp 9 set =salary*1.2 10 where id=:1 ' 11 using v_id(i); 12 end loop; 13 end;
這里是使用forall來進行批聯編,這里將批聯編處理的情形作一個小結:
1) 如果一個循環內執行了insert,delete,update等語句引用了集合元素,那么可以將其移動到一個forall語句中。
2) 如果select into,fetch into 或returning into 子句引用了一個集合,應該使用bulk collect 子句進行合並。
3) 如有可能,應該使用主機數組來實現在程序和數據庫服務器之間傳遞參數。
技巧三:使用NOCOPY編譯器來提高PL/SQL性能。缺省情況下,out類型和in out類型的參數是由值傳遞的方式進行的。但是對於大的對象類型或者集合類型的參數傳遞而言,其希望損耗將是很大的,為了減少損耗,可以采用引用傳遞的方式,即在進行參數聲明的時候引用NOCOPY關鍵字來說明即可到達這樣的效果。比如創建一個過程: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test(p_object in nocopy square)...end;
其中square為一個大的對象類型。這樣只是傳遞一個地址,而不是傳遞整個對象了。顯然這樣的處理也是提高了效率。
4. 小結
本文對動態SQL的編譯原理、開發過程以及開發技巧的討論,通過本文的介紹后,相信讀者對動態SQL程序開發有了一個總體的認識,為今后深入的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一、為什么要使用動態執行語句?
由於在PL/SQL 塊或者存儲過程中只支持DML語句及控制流語句,並不支持DDL語句,所以Oracle動態執行語句便應允而生了。關於DDL與DML的區別,請參見:DDL語句與DML語句及DCL和TCL。
二、動態執行語句怎么用?
動態執行語句代替了Oracle 8i中的DBMS_SQL Package包。
1)在PL/SQL中運行SQL語句,例如:
示例一:
BEGIN
EXECUTE IMMEDIATE 'select count(username) from user_users'; --DML(每條語句必須以分號結尾)
END;
示例二:
BEGIN
EXECUTE IMMEDIATE 'ALTER TABLE a RENAME TO EXAMPLE'; --DDL
END;
你可能會問不是只DDL語句需要用動態語句執行嗎?是的,你說的完全正確。但是DML語句用動態語句執行也可以。
即:DDL語句只能用動態執行語句來執行,DML語句亦可用動態語句來執行。
2)使用using給動態語句傳值,例如:
DECLARE
e_name VARCHAR2(10); --聲明變量e_name
e_age INT; --聲明變量e_age
BEGIN
e_name := 'sillylaura'; --給變量e_name賦值
e_age := 21; --給變量e_age 賦值
EXECUTE IMMEDIATE 'insert into Example values(seq_add_by_one.nextval,:2,:3)' using e_name,e_age; --DML END;
3)使用動態語句賦值(select 列名 into 變量 from ……)
DECLARE
temp INT;
BEGIN
EXECUTE IMMEDIATE 'SELECT COUNT(*) FROM dual' INTO temp; --DML
dbms_output.put_line(temp);
END;
4)傳遞並檢索值:into用在using之前。
DECLARE
temp INT;
test VARCHAR2(10);
BEGIN
test := 'ok';
EXECUTE immediate 'SELECT COUNT(*) FROM dual where dummy = :1 GROUP BY dummy' INTO temp USING test;
dbms_output.put_line(temp ||' '|| test);
EXCEPTION WHEN OTHERS THEN
dbms_output.put_line('It has no data!');
END;
三、動態語句小結
- DDL語句只能用動態執行語句來執行,DML語句亦可用動態語句來執行。
- 在使用select……into子句為變量賦值時,into字句必須寫在單引號外面。
- 在同時使用select……into子句和using時,注意二者的順序:into用在using之前,且都在單引號外面。
- 注意寫上必要的異常錯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