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 應棟哥要求,上傳了無遮擋的正面照(我的內心其實是拒絕的!(ㄒoㄒ))
一、前言&背景
從大一上C++課程開始,棟哥就開始安利他大三的軟工實踐課。
時間過得飛快,大學轉眼就過去一半了,我也成為了一名大三汪~
本來以為軟工的課程會如 鄒欣老師 微博上的軟件工程 這篇博文所展示的一般,又成為了大學生涯中的一門“水課”。
然而,棟哥說不會讓我們失望的!在安利的時候,說會帶來結合《構建之法》、采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面向實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內容,滿滿干貨!
不過嘛,當我第一次聽到上面這些時,也沒太在意,畢竟能學到什么還得實踐了才知道。但是,當提到了《構建之法》的作者是鄒欣老師時,突然覺得這個名字好熟悉。😃

哈哈,沒錯!翻了翻我的微博關注列表,原來我早就關注了鄒欣老師以及周筠老師。之前由於能在兩位老師的微博里了解到IT行業的相關知識,所以就關注了。沒想到原來這位微博上的“大V”微軟研發經理還是一名軟件工程的教師,更沒想到他寫的書會成為我這學期軟工的輔助教材,想想就有點小激動呢!
二、讀《構建之法》的體會
在軟工的第二次作業中,棟哥就布置我們閱讀《構建之法》的第3章——軟件工程師的成長 和第8章——需求分析 來完成我們的結對編程項目。在最近的一次個人作業中,也布置閱讀了相關章節。說來慚愧,目前《構建之法》整本書還沒有讀完,所以談的體會可能還是比較片面的吧。
首先談談書的封面,個人比較喜歡簡潔的風格,所以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封面時,簡潔的封皮配上互相嚙合的魯班鎖,簡直大愛。對於書的風格,我覺得用“幽默風趣,有血有肉”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不同於國外翻譯過來的教材(就比如說我們的主教材...),雖然經典,但是比較晦澀不接地氣。同時,這本書采用了對話,舉例等方式來講解,特別是創造了王屋村軟件學院、移山公司和阿超、小飛等人物使軟工的內容不再枯燥乏味,躍然於紙上。目前從書中學會了需求分析中的NABCD模型以及個人開發流程(PSP)等實用的知識,並能夠在實踐中得到一定的應用。希望在接下來的閱讀中,能夠學習到更多有用的軟工知識!
三、獲得小黃衫的感受
很幸運到目前為止個人積分暫列第一 😃,達成成就 獲得 Build to win 小黃衫一件!


據說拿到小黃衫,是擁有“黃色領騎衫”含義的一種優勝榮譽喔~ 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XD
四、進一步的計划
- 閱讀完《構建之法》
- 定位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
- 提升個人的編程實力
五、致謝
感謝棟哥開設的這門軟工實踐課,干貨滿滿!
感謝鄒欣老師以及周筠老師出版的《構建之法》這本書,將會有更多的學生受益!
感謝各位助教老師辛勤的工作,點評、統計分數也挺不容易的!
感謝我的小組 “我說的都隊”,一起趕選題報告很開心!
感謝我的結對編程搭檔 小VV ,結對編程的感覺真好!
最后,感謝替我拍照的舍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