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aS簡介


  SaaS(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和PaaS(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早已為業界人士所熟悉 ,BaaS生態系統正從一個小眾垂直領域迅速成為非常重要的行業環節。BAAS為應用開發提供后台的雲服務,在當前的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熱潮中,尤其為這2類應用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支持。包括提供存儲、托管環境,也包括提供推送等通行后端技術能力。有單獨的mBAAS的說法,但大多數人習慣將BAAS等同於為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而提供的雲服務。BAAS作為應用開發的新模型,進一步實現專業分工,有助於應用的成本下降和市場的進一步繁榮。

  從技術上講,BaaS關鍵問題是要保持REST Web服務模型接口的優勢。這些接口呈現出一個簡單的PUT或GET事務處理模式,但並不會一直保持在調用的處理狀態中。多數PUT/GET方法顯示出了他們自己的服務API,作為RESTful 接口,這些接口使用XML數據結構來接收和響應。XML處理是一件瑣碎的事情,然而,在每個目標移動設備中,接受一個簡單的數據結構或者提供編程邏輯來重復使用該界面都會有所幫助。
  創建一個BaaS服務,擁有正確功能級別的粒度,也同樣重要。移動用戶通常希望設備能夠快速響應一個請求,而且有一些接口時間問題:將具有較長執行時間的復雜功能轉移到一個單獨的服務上是不合適的。因為RESTful接口預計是無狀態的,因此在把復雜功能轉化為一系列可以單獨使用的元素時要高度注意,但是當需要時這些功能又可以聚集到一起。每個請求必須是獨立的,並且可以將數據反饋給特定的需求。如果稍后還會需求,就必須將其存儲到設備中,或者通過設備返回、維護並更新。

  Baas是對前端開發人員的利好,更是創業團隊的春天,Baas意味着更小的創業成本:

1)人力成本:后端開發人員不再是初創團隊的compulsory option.

2)時間成本:Baas對初創企業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原型快速的驗證階段。在剛有產品雛形的時候,用戶數大都不多,這時候性能和穩定性並不是最主要的目標,把產品放到市場上去驗證想法,快速試錯才是這時候最主要的目標。Bass意味着更快速的產品迭代,更小的試錯成本,更有利的搶占市場時機。

  Baas也有自己的劣勢,后端邏輯變成了一個黑盒,出了問題只能等待服務提供商解決。而且現在的大部分Baas服務提供者都是初創團隊,在服務的穩定性和性能方面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在DevOps越來越盛行的今天,其實我們早已很難界定“后端”的邊界在哪里了。甚至在很多前端開發人員的眼中,所有前端以外的工作都是后端,包括測試,運維。這其中的痛點,也誕生了一批創業公司。比如專注於做移動app真機測試的testin,專注於android應用市場渠道接入的酷傳,專注於手游SDK渠道接入的棱鏡等等。它們從廣義上很難說是純正的Baas,但是它們都在移動開發的生命周期的某個環節切切實實的解決了某個痛點問題,提高了效率,而且它們只專注於做這一件事,雖然這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不起眼的工具。

  Baas興起的意義在於更好的基於軟件工程角度的分工和對服務的抽象,讓最專業的人做最專業的事,更專業的人做更專業的事。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