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結構體與類的區別(結構不能被繼承,默認是public,在堆棧中創建,是值類型,而類是引用類型)good


結構是一種用關鍵字struct聲明的自定義數據類型。與類相似,也可以包含構造函數,常數,字段,方法,屬性,索引器,運算符和嵌套類型等,不過,結構是值類型。

1.結構的構造函數和類的構造函數不同。

   a.結構不能包含顯式的無參數構造函數。結構成員將自動初始化為它們的默認值。

   b.結構不能包含以下形式的初始值設定類:base(argument-list);

2.對於結構中的實例字段成員,不能在聲明時賦值初始化。

3.聲明了結構類型后,可以使用new運算符創建構造對象,也可以不使用new關鍵字。如果不使用new,那么在初始化所有字段之前,字段將保持未賦值狀態且對象不可用。

4.結構不支持繼承,即一個結構不能從另一個結構或類繼承,而且不能作為一個類的基類。但是,結構從基類OBJECT繼承。結構也可以實現接口。

 

5.什么時候用結構呢?結構使用簡單,並且很有用,但是要牢記:結構在堆棧中創建,是值類型,而類是引用類型。每當需要一種經常使用的類型,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該類型只是一些數據時,使用結構能比使用類獲得更佳性能。

結構是值類型,所以會影響性能,但根據使用結構的方式,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正面的影響是為結構分配內存時,速度非常快,因為它們將內聯或者保存在堆棧中。在結構超出了作用域被刪除時,速度也很快。另一方面,只要把結構作為參數來傳遞或者把一個結構賦給另一個結構(例如A=B,其中A和 B是結構),結構的所有內容就被復制,而對於類,則只復制引用。這樣,就會有性能損失,根據結構的大小,性能損失也不同。注意,結構主要用於小的數據結構。但當把結構作為參數傳遞給方法時,就應把它作為ref參數傳遞,以避免性能損失——此時只傳遞了結構在內存中的地址,這樣傳遞速度就與在類中的傳遞速度一樣快了。另一方面,如果這樣做,就必須注意被調用的方法可以改變結構的值。

還有一點:struct 與class本質上應該是相同的,只是默認的訪問權限不同(struct默認是public,class默認是private ).之所以要保留struct,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與C兼容吧(C++的一篇文章中是這么說的,我感覺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class感覺是應該是struct的擴充,除了可以設置成員的訪問類型外,還可以有自己的成員函數,可以繼承派生等,好象struct能做的class 都能做,但反過來就不行了,如果沒有保護數據的要求,struct能做的我都用struct做,比較簡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01a1ea01013tnd.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