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轉柵格”的工作原理
TIN 轉柵格可通過插值法將不規則三角網 (TIN) 轉換為柵格。為輸出中的每個像元指定高度或 NoData 值,具體取決於像元中心是否落在 TIN 的插值區內。
輸出柵格的數據類型使用輸出數據類型設置。數據類型可以是 FLOAT 或 INT。FLOAT 是默認值,可以輸出單精度浮點值。INT 可以輸出有符號的長整型值。FLOAT 可以儲存小數形式的高度。INT 在允許整數輸出時有用,因為使用該數據類型,壓縮某些輸出格式(例如,Esri Grid)很有益。
方法可確定使用的插值法。方法可以是 LINEAR 或 NATURAL_NEIGHBORS。線性插值法可將 TIN 三角形顯示為平面。通過查找落在 2D 空間中的三角形並計算像元中心相對於三角形平面的位置來為每個輸出像元指定高度。自然鄰域法插值可產生比線性插值更平滑的結果。它對在每個輸出像元中心周圍所有方向上找到的最近 TIN 結點使用基於區域的權重方案。TIN中的硬隔斷線將影響結果,因為自然鄰域表面在跨越該硬隔斷線時不是連續平滑的。
采樣距離變量表示輸出像元大小,可以采用兩種方式之一進行定義。OBSERVATIONS 關鍵字后面是指示輸出中的所需列數的整數。基於輸出范圍和列數確定像元大小。默認情況下,使用OBSERVATIONS 250。要提供明確的像元大小,則使用 CELLSIZE 關鍵字,后面緊跟可以浮點數形式給出的所需大小。
Z 因子變量用於轉換輸出柵格的 z 單位。輸出高度將乘以該值。當並且僅當 x、y 和 z 單位在輸入 TIN 的空間參考中定義,而且都是標准投影單位(例如,米和英尺)時,才會計算默認 Z 因子變量以將 z 單位轉換為與 x 和 y 單位相同的測量單位。如果 x、y 和 z 單位相同,則使用值 1.0。如果未定義任何單位,則使用值 1.0。
如果沒有在地理處理分析環境中定義任何輸出范圍,在確保輸出柵格覆蓋整個數據區域的情況下,根據 TIN 計算范圍。在該計算中,基於數據區域的矩形范圍,TIN 的左下角原點將用作左下角柵格像元的像元中心。大部分柵格描述工具都使用外部像元邊界而非像元中心描述范圍,因此可能會出現輸出柵格范圍超出輸入 TIN 范圍的情況。存在定義的輸出范圍時,TIN 轉柵格工具會將指定范圍原點用作輸出柵格的左下角像元邊界。這是為了在行為上與其他柵格工具保持一致,便於使用捕捉柵格的功能。然后,通過使用原點和在 TIN 轉柵格工具中指定的像元大小確定輸出柵格的 X 和 Y 最大值,以便了解用戶定義范圍中的合適行數和列數是多少。因此,如果范圍的寬度或高度不能被像元大小整除,則輸出的實際 X 和 Y最大值可能與用戶定義的值不完全匹配。
更多ArcGIS教程及空間地理信息數據請到地理國情監測雲平台http://www.d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