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基礎理論一二三,都已經重新整理更新到了基礎知識總結,傳送門:http://www.cnblogs.com/imyalost/p/6144862.html
一、白盒測試
1、什么是白盒測試
定義:按照程序內部結構,邏輯驅動測試程序
目的:檢測產品內部動作是否按照設計說明書的規范進行,檢驗程序的每條路徑是否都
能按照預定要求進行工作
對象:源程序
用代碼內部的分支,路徑,條件,使程序設計的控制結構導出測試用例
2、白盒測試方法分類:
1)靜態測試
2)動態測試
3.白盒測試的原則
1)保證一個模塊中所有路徑至少被測試一次
2)所有邏輯值都要測試真和假兩種情況
3)檢查程序內部的數據結構是否有效
4)檢查上下邊界及可操作范圍內運行所有循環
4、白盒測試的類別
1)軟件共用問題的測試
2)語言測試
3)sql語句測試
4)數據類型測試
5)界面測試
6)數值隊形測試
7)業務對象測試
8)數據管理對象測試
5、白盒測試依據
1)軟件需求報告
2)軟件需求規格說明
3)程序設計文檔
4)軟件界面設計
5)編碼規范
6)開發命名標准
6、白盒測試流程
1)界面對象測試流程
界面對象(UI)→業務對象(BO)→數據管理對象(DMO)→DBserver端
2)業務對象測試流程
DBserver端→數據管理對象(DMO)→業務對象(BO)→界面對象(UI)
7、白盒測試需要考慮的問題
1)盡量先用自動化工具來進行靜態結構分析
2)建議先從靜態測試開始,比如:靜態結構分析,代碼走查和靜態質量度量,然后進行動態測試,比如:覆蓋率測試
3)利用靜態分析結果為依據,再使用代碼走查和動態測試方式對靜態分析結果進行進一步確認,提高效率和准確性
4)覆蓋率測試是白盒測試中的重要手段,在測試報告中可作為量化指標的依據,對於重點模塊,應使用多種覆蓋率標准衡量代碼覆蓋率
5)不同測試階段,側重點不同
二、黑盒測試
1、定義:
數據驅動測試或者基於規格說明的測試
只檢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規格說明書規定正常使用,是否能接收數據及產生正確的輸出信息,並且滿足數據庫或者外部信息的完整性
2、黑盒測試的目的
1)是否有不正確或者遺漏的功能
2)界面是否有誤
3)接口上,輸入輸出是否正確
4)是否有數據結構錯誤或者外部數據庫訪問錯誤
5)性能是否滿足要求
6)初始化或者終止性錯誤
3、黑盒測試的優點
1)最大程度滿足用戶需求
2)相同動作可重復執行,枯燥部分可由機器完成
3)根據測試用例針對性的尋找問題,定位更准確,容易生成測試數據
4)測試直接和程序/系統要完成的操作相關聯
4、黑盒測試的缺點
1)代碼得不到測試
2)如果規格設計錯誤,很難發現
3)測試不能充分進行
4)結果取決於測試用例的設計
5、黑盒設計方法
1)等價類划分法
2)邊界值分析法
3)因果圖法
4)判定表驅動法
5)場景法
6)功能圖法
7)錯誤推斷法
8)正交試驗設計法
5、策略
1)首先進行等價類划分,包括輸入和輸出條件,減少工作量提高效率
2)邊界值分析,發現錯誤的能力最強
3)錯誤推斷法,補充用例,這個憑經驗
4)對照需求和業務場景邏輯,檢查用例
5)如果需求說明含有輸入條件,設計開始就用到因果圖和判定表驅動法
6)參數配置類的軟件,要用正交實驗法
7)功能圖法,不同時期條件的有效性來設計數據
8)業務流清晰的系統,采用場景法
6、等價類
1)將所有的可能輸入數據(有效和無效)划分為若干個等價類,選取代表性的數據當做 測試用例,保證完整性和代表性
有效等價類:合理的有效的輸入集合
無效等價類:無效的沒有意義的輸入集合,檢查程序異常
2)等價類划分方法
按照區間、數值、集合、限制條件、處理方式划分
7、邊界值
對輸入或輸出的邊界值進行設計
5/7原則
8、因果圖
簡化邏輯關系,操作步驟較復雜
9、判定表驅動法
針對不同存在條件、動作關系或者因果關系的設計用例方法
4大組成部分:條件樁:條件項;動作樁,動作項
10、場景法
事件觸發的情景
11、功能圖法
用功能圖(流程圖)形象的表達操作流
12、錯誤推斷法
基於以往的經驗和出現的錯誤,推測軟件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錯誤,針對性的設計用例
13、正交實驗法
從大量數據中挑選適量的有代表性的,合理設計用例
14、黑盒測試的原則
1)根據需求和規格要求,明確產品要求的正確性
2)針對性的找問題,正確定位
3)根據需求重要性確定測試等級和重點,減少缺陷
4)接口處,輸入是否能正確接收,輸出是否正確
5)站在用戶角度思考,測試
15、測試計划
根據需求中關於功能和性能的要求設計,制定參考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