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至少有2類不同的錯誤:語法錯誤(Syntax Errors)和異常(Exceptions)。
8.1 語法錯誤
這個單詞應該還是很有必要認識的,呵呵,語法錯誤,也叫解析錯誤,是我們最不願意發生的錯誤,直接拿官網的例子:
>>> while True print 'Hello world' File "<stdin>", line 1, in ? while True print 'Hello world' ^ SyntaxError: invalid syntax
語法錯誤提示時會先打印出現語法的語句然后在這語句中打上‘ ^ ’ 表示離語法錯誤最近的地方。例子中就是在print前少了引號(這是一個死循環~~):
>>> while True: print 'Hello world' ... Hello world
8.2 異常
一個語句或者一個表達式即使編譯時是沒有語法錯誤的,但是也有可能在執行時出現問題,這種問題也叫異常(非致命性),異常通常都是有在程序中進行處理的。異常是有不同類型的,常見的異常類型有ZeroDivisionError, NameError and TypeError,這類異常稱為標准異常,是在build-in里面定義的,可以查看Built-in Exceptions。還有一類異常是用戶自定義的。
>>> 10 * (1/0)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ZeroDivisionError: integer division or modulo by zero>>> '2' + 2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TypeError: cannot concatenate 'str' and 'int' objects
8.3 處理異常
直接給一個比較全的異常處理的例子:打開一個txt文檔,讀入第一行的數據,轉換成int數據類型,如果都成功,就打印txt總共有多少行,最后關閉文檔。
try: f = open ('test.txt','r+') s = f.readline() i = int(s.strip())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 'I/O error({0}):{1}'.format(e.errno,e.strerror) except ValueError: print "could not convert data to integer" except: print "unexpected error:",sys.exc_info()[0] else: print 'there has {0} lines in the file'.format(len(f.readlines())) finally: print 'end of the function' f.close()
try語句處理異常,是這樣做的:
A. 首選,try子語句(try和except關鍵字之間的語句)會被執行。
B. 如果沒有異常發生,except 子句被略過。
C. 如果有異常發生,try后面的其他語句就被跳過了,如果異常類型在except關鍵字后匹配,這個except子句被執行。
D. 如果沒有異常發生,else子句就會被執行。else的作用是它避免了捕獲未保護的代碼所發起的異常。
E. finally子語會在try子句執行完畢之前執行,不管是否發生或者不發生異常。當一個異常發生在try子句中卻未被處理時(或者發生在except或者else子句中時),finally子句執行完后會再次拋出異常。
這些基本的語法,應該也基本都是比較清楚的,文檔里列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一次性處理多個異常時,多個異常需要用括號括起來。
except (RuntimeError, TypeError): 這樣是正確的;except RuntimeError, TypeError: 寫法是錯誤的,因為except ValueError, e 在語法上等價於except ValueError as e。
第二:最后一個except子句可以不帶異常類型名,這樣就可以捕獲任何未被定義的異常。
第三:當一個異常發生時,可能它還有一些異常的參數。except語句的異常名字后面可以跟一個參數,這個參數會跟異常實例綁定,存儲在instance.args中,如果異常中__str__()
定義過了,就可以直接打印出參數了。
>>> try: ... raise Exception('spam', 'eggs') ... except Exception as inst: ... print type(inst) # the exception instance ... print inst.args # arguments stored in .args ... print inst # __str__ allows args to be printed directly ... x, y = inst.args ... print 'x =', x ... print 'y =', y ... <type 'exceptions.Exception'> ('spam', 'eggs') ('spam', 'eggs') x = spam y = eggs
8.4 用戶自定義異常
用戶自定義的異常需要繼承Exception類,官網例子如下:
>>> class MyError(Exception): ... def __init__(self, value): ... self.value = value ... def __str__(self): ... return repr(self.value) ... >>> try: ... raise MyError(2*2) ... except MyError as e: ... print 'My exception occurred, value:', e.value ... My exception occurred, value: 4 >>> raise MyError('oops!')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 __main__.MyError: 'oops!'
在這個例子中,init方法被重寫了,用於創建一個新的成員變量value。
8.5 已定義好的清理行為
當不再需要這個對象的時候,有一些對象已經定義好了標准的清理行為,不管使用這個對象操作成功或者失敗;常見的例子還是打開文檔:
for line in open("myfile.txt"): print line,
這段代碼的問題是在這段代碼執行后,文檔處於open的狀態時間是不確定的,在一個小的腳本里,這不會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如果是一個大應用程序中的一部分,這個問題就會被放大。使用with語句,就允許一些像files的類在使用完后能被清理完(釋放某些資源吧,我是這樣理解的):
with open("myfile.txt") as f: for line in f: print line,
換成這行代碼后,f已經處於close狀態了。即使在讀文件里的每一行遇到錯誤,也會關閉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