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 教你如何輕松學習Swift語法(一)


目前隨着公司開發模式的變更,swift也顯得越發重要,相對來說,swift語言更加簡潔,嚴謹.但對於我來說,感覺swift細節的處理很繁瑣,可能是還沒適應的緣故吧.基本每寫一句代碼,都要對變量的數據類型進行判斷,還要進行強轉等等.

好了,廢話不多說了,直接把我對swift的語法的一些理解奉獻給大家,希望能對學習swift語法的朋友有所幫助,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多多包涵,如果有錯誤之處,歡迎指正

Swift 介紹

簡介
Swift 語言由蘋果公司在 2014 年推出,用來撰寫 OS X 和 iOS 應用程序
2014 年,在 Apple WWDC 發布

歷史
2010 年 7 月,蘋果開發者工具部門總監  Chris Lattner 開始着手 Swift 編程語言的設計工作
用一年時間,完成基本架構
Swift 大約歷經 4 年的開發期,2014 年 6 月發表
 
克里斯·拉特納何許人?
          LLVM 項目的主要發起人與作者之一
          Clang 編譯器的作者
          蘋果公司『開發者工具』部門的主管
          領導Xcode、Instruments等編譯器團隊
          Swift的大部分基礎架構均由他1人完成
 
特點
     從它的語法中能看到`Objective-C、JavaScript、C#、Python`等語言的影子
     語法簡單、代碼簡潔、使用方便
     可與Objective-C混合使用(相互調用)
     提供了類似 Java 的名字空間(namespace)、泛型(generic)、運算對象重載(operator overloading)
 
為什么設計Swift語言
     讓應用開發更簡單、更快、更穩定
     確保最終應用有着更好的質量
 
Swift初體驗
Playground是什么?
從Xcode6開始出現(Swift開始出現)
翻譯為:操場/游樂場
對於學習Swift基本語法非常方便
     所見即所得(快速查看結果)
     語法特性發生改變時,可以快速查看.
 
一.Swift最基本的語法變化
 
1.導入框架  
1 OC: #import <UIKit/UIKit.h>
2 Swift: import UIKit 
2.定義標識符
     OC: int a = 20;
     Swift: let a : Int = 20   ==  let a = 20     
 
     定義標識符格式: let / var 標識符 : 數據類型 = 賦值    
     注意:let聲明的是常量,不可以對常量重新賦值
 
     Swift中定義標識符,必須聲明該標識符是變量(var)還是常量(let)
     注意:在swift中如果一行代碼中只有一條語句,那么語句后面的 ;(分號) 可以省略
             一行內有多條語句 ; 不可以省略,   不建議一行寫多條語句
 
3.Swift中的打印    
1 OC: NSLog(@"Hello world”);  /  NSLog(@"%d", a);
2 //Swift中字符串不需要@
3 print(a)   /   print("hello world")
 
二.常量&變量
 
1.什么是常量和變量?
 
     在Swift中規定:在定義一個標識符時,必須明確說明該標識符是常量還是變量
     使用let來定義常量,定義之后,不能進行修改
     使用var來定義變量,定義之后,可以進行修改
 
2.常量個變量的使用注意
 
     在使用中,建議先使用常量,這樣更安全,防止不小心修改之前的值
     如果需要修改時,再把常量修改為變量
     注意:常量的本質是,指向的內存地址不能修改,但可以找到內存地址對應的對象,修改對象內部的屬性
1 let view : UIView = UIView()
2 view.alpha = 0.5
3 view.backgroundColor = UIColor.orangeColor()
 
三.類型推導
 
1.什么是類型推導?
     在Swift中,如果在定義標識符的同時直接對其進行賦值,那么系統會自動根據賦的值的數據類型,推導出標識符的類型
     如果定義標識符的同時直接賦值,那么標識符后面的數據類型可以省略
     可以通過option + 鼠標左鍵來查看標識符的類型
1 let n = 3.14
2 let View = UIView()
 
四.Swift中的基本運算
 
1.swift中在進行基本運算時,必須保證兩個參與運算的值得數據類型一致,否則會報錯
     因為swift中沒有隱式轉換
1 let m = 20
2 let n = 3.44
3 // let result = m + n 錯誤寫法 
2.數據類型的轉化
     將Int 轉換為 Double  Double(m)
     將Double 轉換為 Int Int(n)
1 let a : Double = 2.44
2 let b : CGFloat = 4.55
3 let result1 = a + Double(b)
 
五.邏輯分支
 
1.什么是邏輯分支?
     分支就是if / witch / 三目運算符 等判斷語句
     通過分支語句可以控制程序的執行流程
 
2.if分支語句
 OC中if的寫法 : BOOL --> YES/NO
1  int a = 20
2  if (a > 0) {
3     NSLog(@"a大於0")
4  }
5  
6  if (a) {
7     NSLog(@"a不等於0")
8  }
 Swift和OC的差異
    1. if后面的()可以省略掉
    2. swift中沒有非0(nil)即真  Bool --> true/false
1 let a = 20
2 if a > 0 {
3     print("a大於0")
4 } else {
5     print("a不大於0")
6 }
7  
3.三目運算符
     swift中的三目運算符合OC沒什么差別
let result = m > n ? m : n
4.guard的使用
 
     4.1 guard是Swift2.0新增的語法
 
     4.2 它與if語句非常類似,它設計的目的是提高程序的可讀性
 
     4.3 guard語句必須帶有else語句,它的語法如下:
 
          4.3.1當條件表達式為true時候跳過else語句中的內容,執行語句組內容
 
          4.3.2條件表達式為false時候執行else語句中的內容,跳轉語句一般是return、break、continue和throw
 1 func online(age : Int , IDCard : Bool , money : Int)  {
 2     guard age >= 18 else {
 3         print("回家叫家長")
 4         return
 5     }
 6     guard IDCard == true else {
 7         print("回家拿身份證")
 8         return
 9     }
10     guard money >= 5 else {
11         print("回家拿錢")
12         return
13     }
14     print("留下來上網")
15 }
16 online(19, IDCard: true, money: 4
 
5.switch分支
 
     5.1蘋果在swift中對swift中對switch進行了很大的加強
 
     5.2 Swift中switch和OC中switch的差異
          switch中后面的()可以省略
          case結束之后可以不加break,也不會產生case穿透
         補充:如果希望產生case穿透,需要在語句結束之后加上fallthrough
                 在swift中switch的case后面可以跟上多個條件, 並且多個條件以 , 分割 
1 switch sex {
2 case 0, 1:
3     print("正常")
4 default:
5     print("非正常人")
6 }

      5.3 swift支持多種數據類型判斷 

 1 //浮點型switch判斷
 2 switch m {
 3 case 3.14:
 4     print("m是π")
 5 default:
 6     print("m非π")
 7 }
 8  
 9 //字符串switch判斷
10 switch opration {
11     case "+":
12         result = a + b
13     case "-":
14         result = a - b
15     case "*":
16         result = a * b
17     case "/":
18         result = a / b
19 default:
20     print("非法操作")
21 }
22  
判斷區間類型
什么是區間?
     通常我們指的是數字區間:0~10,100~200
swift中的區間常見有兩種
     半開半閉區間:0..<10 表示:0~9,不包括10
     閉區間:0...10 表示:0~10
 1 let score = 92
 2 
 3 switch score {
 4 case 0..<60:
 5     print("不及格")
 6 case 60..<80:
 7     print("及格")
 8 case 80..<90:
 9     print("良好")
10 case 90...100:
11     print("優秀")
12 default:
13     print("不合理分數")
14 }
15  


六.循環
 
常見的循環有:for/while/do while
1.for循環
     1.1 OC中的for循環寫法
1   for (int i = 0; i < 10; i++) {
2  
3   }     
     1.2 swift中的寫法 
 1 // 區間遍歷 0..<10 0...9
 2 for i in 0..<10 {
 3     print(i)
 4 }
 5 
 6 for i in 0...9 {
 7     print(i)
 8 }
 9  
10 // 如果一個標識符不需要使用, 那么可以通過 _ 來代替
11 for _ in 0..<10 {
12     print("hello world")
13 }
2.while循環
     2.1 OC中的寫法
 int a = 20
 while (a) {
 }
     2.2 swift中的寫法
          2.2.1while后面的()可以省略
          2.2.2沒有非0(nil)即真
1 var i = 10
2 while i > 0 {
3     print(i)
4     i -= 1
5 }
 
3.do while循環
1 // 區別: 不再使用do while --> repeat while
2 var m = 0
3 repeat {
4     print(m)
5     m += 1
6 } while m < 10
 
七.字符串
1.字符串的介紹 
     1.1字符串在任何的開發中使用都是非常頻繁的
 
     1.2OC和Swift中字符串的區別
          在OC中字符串類型時NSString,在Swift中字符串類型是String
          OC中字符串@"",Swift中字符串""
 
     1.3使用 String 的原因
          String 是一個結構體,性能更高
          NSString 是一個 OC 對象,性能略差
          String 支持直接遍歷
          String 提供了 String 和 NSString之間的無縫轉換
 
2.字符串的定義
     2.1定義不可變字符串
let str = "hello swift"
     2.2定義可變字符串
var strM = "hello world"
strM = "hello china" 
 
3.獲取字符串的長度
     先獲取字符集合,再獲取集合的count屬性
let length = str.characters.count
 
4.遍歷字符串
for c in str.characters {
    print(c)
}
 
 
5.字符串的拼接
     5.1字符串之間的拼接
let str1 = "Hello"
let str2 = "World"
let str3 = str1 + str2
     
     5.2字符串和其它標識符間的拼接
let name = "lgp"
let age = 18
let height = 1.98
let infoStr = "my name is \(name), age is \(age), height is \(height)"
 
     5.3字符串格式化
          比如時間:03:04  如果顯示 3 : 4 就不好.所以需要格式化
let min = 3
let second = 4
let timeStr = String(format: "%02d:%02d", arguments: [min, second]) 
 
6.字符串的截取
 
     6.1簡單的方式是將String轉成NSString來使用
          在標識符后加:as NSString即可
1 // 1.方式一: 將String類型轉成NSString類型, 再進行截取
2 // (urlString as NSString) --> NSString
3 let header = (urlString as NSString).substringToIndex(3)
4 let footer = (urlString as NSString).substringFromIndex(10)
5 let range = NSMakeRange(4, 5)
6 let middle = (urlString as NSString).substringWithRange(range)
     6.1Swift中提供了特殊的截取方式
          該方式非常麻煩
          Index創建較為麻煩
1 // 2.方式二: Swift原生方式進行截取
2 let headerIndex = urlString.startIndex.advancedBy(3)
3 let header1 = urlString.substringToIndex(headerIndex)
4 
5 let footerIndex = urlString.endIndex.advancedBy(-3)
6 let footer1 = urlString.substringFromIndex(footerIndex)
7  
8 let range1 = headerIndex.advancedBy(1)..<footerIndex.advancedBy(-1)
9 let middle1 = urlString.substringWithRange(range1)
 
八.數組的使用
 
1.數組的介紹
     1.1 數組(Array)是一串有序的由相同類型元素構成的集合
     1.2 數組中的集合元素是有序的,可以重復出現
     1.3 Swift中的數組
          swift數組類型是Array,是一個泛型集合
 
2.數組的初始化
     2.1 定義不可變數組,使用let修飾  
          注意:不可變數組要在定義的同時初始化,否則沒有意義
     let array = ["why", "yz"]    
 
     2.2 定義可變數組,使用var修飾
          注意:數組是泛型集合,必須確定該數組中存放元素的類型
  //基本寫法   
  var arrayM = Array<String>()
  //單寫法
  var arrayM = [String]()
 
3.對可變數組的基本操作(增刪改查)
     3.1 添加元素
arrayM.append("ljp")    
     3.2 刪除元素 
let removeItem = arrayM.removeAtIndex(1)  返回值為刪除的元素
arrayM.removeAll()
     3.3 修改元素
arrayM[0] = "why"
     3.4 查找元素(根據下標獲取元素)
let item = arrayM[0]
 
4.數組的遍歷
     4.1 遍歷下標值
1 for i in 0..<array.count {
2     print(array[i])
3 }
     4.2遍歷元素
for name in array {
    print(name)
} 
      4.3遍歷下標值和元素
1 for (index, name) in array.enumerate() {
2     print(index)
3     print(name)
4 }

 

5.數組的合並
     相同類型的數組可以相加進行合並
     可變數組和不可變的數組也能合並
1 let array1 = ["why", "yz"]
2 let array2 = ["lmj", "lnj"]
3 let resultArray = array1 + array2
 
九.字典的使用
 
1.字典的介紹
     1.1字典允許按照某個鍵來訪問元素
     1.2字典是由兩部分集合構成的,一個是鍵(key)集合,一個是值(value)集合
     1.3鍵集合是不能有重復元素的,而值集合是可以重復的,鍵和值是成對出現的
     1.4Swift中的字典
          Swift字典類型是Dictionary,也是一個泛型集合
 
2.字典的初始化
     2.1 定義不可變字典,使用let修飾  
          注意:不可變字典要在定義的同時初始化,否則沒有意義
            系統會根據[]中存放的是鍵值對,還是一個個元素,來判斷該[]是一個數組還是字典   
let dict = ["name" : "why", "age" : 18, "height" : 1.88]
    
     2.2 定義可變字典,使用var修飾
          注意:字典是泛型集合,必須制定該數組中存放元素的類型
     基本寫法      
var dictM = Dictionary<String, NSObject>()
     簡單寫法   
var dictM = [String : NSObject]() // 常見
 
3.對可變字典的基本操作(增刪改查)
     3.1 添加元素
dictM.updateValue("why", forKey: "name")    
     3.2 刪除元素 
1 dictM.removeValueForKey("age") 
     3.3 修改元素
1 //如果原有沒有對應的key/value, 那么就添加鍵值對
2 // 如果原有已經有對應的key/value, 那么直接修改
3 dictM.updateValue("1.77", forKey: "height")
4 dictM["name"] = "why"
     3.4 查找元素(獲取元素)
1 let item = dictM["name"]
 
4.字典的遍歷
     4.1 遍歷字典中所有的key
1 for key in dict.keys {
2     print(key)
3 }       
  4.2 遍歷字典中所有的value
1 for value in dict.values {
2     print(value)
3 }
      4.3 遍歷字典中所有的key / value
1 for (key, value) in dict {
2     print(key)
3     print(value)
4 }
 
5.字典的合並
     相同類型的字典也不可以相加進行合並
     可以把其中一個字典改為可變的,遍歷不可變得字典,把元素一個一個的添加到另一個不可變字典中
1 let dict1 = ["name" : "why", "age" : 18]
2 var dict2 = ["height" : 1.88, "phoneNum" : "+86 110"]
3 
4 for (key, value) in dict1 {
5     dict2[key] = value
6 }
7  
 
十.元組的使用
1.元組的介紹
     1.1元組是Swift中特有的,OC中並沒有相關類型
     1.2它是什么呢?
          1.2.1 它是一種數據結構,在數學中應用廣泛
          1.2.2 類似於數組或者字典
          1.2.3 可以用於定義一組數據
          1.2.4 組成元組類型的數據可以稱為“元素”
 
2.為什么使用元組?
     如果字典或數組保存多種數據類型,那么從字典會數組取出來的數據類型是NSObject,我們使用的時候很不方便,要先轉換為真實類型
     元組保存多種數據類型,取出來就是該數據的真實類型,不需要轉換就能直接使用
 
3.元組的定義
1 let infoTuple = ("why", 18, 1.88, "+86 110")
2 // 使用元組描述一個人的信息
3 ("1001", "張三", 30, 90)
4 // 給元素加上元素名稱,之后可以通過元素名稱訪問元素
5 (id:"1001", name:"張三", english_score:30, chinese_score:90)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