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技術分享


有人說,如果你想掌握好一門技術,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當老師,去教會別人這門技術。在教別人的過程中,你必須要去深入的了解這門技術的方方面面,同時還要思考怎么才能讓別人理解。每一個做過的人都知道,這要比自己學習更難。

以前我帶的團隊中,都會有比較好的技術分享的氛圍,我會逼着每個人都定期做一些自己熟悉的技術分享,一方面幫助大家共同成長,同時也讓自己有更大的成長。當然我自己也很樂意做這樣的技術分享的事,我一直覺得能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技術分享有主要的形式有寫技術文章、做內部技術講座。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技術分享,都有一些基本注意事項:

  • 突出主題
  • 明確受眾
  • 內容通俗易懂
  • 良好的互動和答疑
  • 控制時間和節奏
  • 突出主題

每一次的技術分享,篇幅有限,時間有限,聽眾的注意力也有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能突出主題,不能什么都講,最后什么都沒印象,而是盡可能聚焦於一個點,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事實上,一次技術分享,能讓大部分聽眾在一個知識點上有所理解和掌握,就已經非常成功了。

例如前不久我剛在部門做了一次技術分享,關於一個聊天系統的技術實現,事實上這個系統比較復雜,服務端用到了node、socket、redis、mysql,另外還有一些負載均衡、安全認證等技術,客戶端用了React、Redux、React-Router、Immutable、SASS、Gulp、Babel、ES6等知識點,如果要完整的講一遍,那么一兩個小時是不可能講的完的,所以最終我選取了大家比較感興趣的熱門前端技術,僅圍繞客戶端React和Redux來講。事后證明效果不錯,在一個小時內基本完成,並且讓很多同事對React和Redux有了初步的了解。

明確受眾

在確定主題后,接下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了解技術分享的聽眾了,這和做產品需要了解你的目標用戶一樣,做技術分享也需要了解你的"用戶"。有幾個點是需要考慮清楚的:

  • 聽眾是誰?
  • 聽眾想要什么?
  • 聽眾的技術基礎和接受能力如何?

例如我做過的技術分享一般有幾類聽眾:

  • 公司內部技術人員:這部分人群都是同事,相互都比較了解,有一定技術基礎。他們希望能通過參加技術分享,了解技術動態,提升自身技術水平。
  • 外部技術人員:有時候會參加一些外部的技術分享,聽眾來自於各個公司的技術人員,這部分人群水平有剛畢業的學生,也有行業專業。他們訴求不一,有的是希望了解技術提升水平,有的是想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的,有的是打算過來交交朋友的。
  • 公司老板: 很多老板雖然本身不負責技術,也沒有技術基礎,但是他們對技術有興趣,也希望對公司的技術現狀有更多了解。
    在清楚受眾后,准備的內容就需要有所差異了,對於公司技術人員,可以隨意一點,內容可以更貼近工作;對於外部的,需要准備更充分,內容也要盡量顯得高大上一點;對於老板這種,內容得淺顯易懂,對於老板關心的成本、安全性等問題要重點介紹和精心准備。

這其實本質上也是一種“期望值管理”,只有了解好受眾的期望值,才能最后符合期望甚至超出期望。

內容通俗易懂

去做技術分享前,如果不是為了裝逼需要,大部分還是願意讓自己內容淺顯易懂的,但是真要做起來可不是那么容易,包括我自己,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但這些年也總結了一些經驗。

多類比

類比對於在做新技術的分享的時候尤為重要,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有一定的積累,用聽眾已有的知識去類比,會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說要給技術人員介紹React,我會類比模版、數據綁定、函數式編程,但如果是不懂技術的或懂一點技術的例如老板,我只會解釋說這是一種類似jQuery的前端框架,前期有一定學習成本,對於復雜的應用可以提高開發效率。

多用圖片和代碼

一圖勝千言,好的代碼也是如此。寫PPT或者文章的時候,我總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搜索圖片,然后自己再畫一些簡單的框圖,幫助說明清楚。

很多技術問題,最終是要反映成代碼,尤其是對於技術人員,你費勁解釋很久的問題,可能幾行代碼就寫清楚了。

輔助演示

很多時候,費勁講半天,聽眾可能還不明白這門技術能做什么事情和帶來什么好處,配合一些直觀的演示,可以讓聽眾很直觀的了解可以做什么,有什么好處。

良好的互動和答疑

在一次短則半小時多則一小時的技術講座過程中,要想讓聽眾一直能集中注意力是很難的,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念PPT,恐怕觀眾很容易覺得無聊。而聽眾互動是一種非常簡單有效的方式來提高分享的效果。

互動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向聽眾提問、讓聽眾參與游戲、回答聽眾疑問。

有一次做項目管理相關的知識分享,我事先設計了一個游戲,把大家分成幾個組,然后每個組在限定的時間內用紙筆設計一個手機,然后再分組上台講解。游戲完成后,我再結合項目管理的知識點做一些講解和點評,這樣的形式讓參加的人都印象深刻。類似的還有以前參加過鄒老師組織過的一次游戲「創新的時機 – 黃金點游戲」,也是讓我印象深刻。

除了互動,一般都會有答疑的環節,尤其是對於現場答疑這種,需要的就是平時的積累和現場的反應了。需要注意的是要理解清楚提的問題是什么,如果實在是不會的問題,坦然說明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事。

控制好時間和節奏

一次分享往往時間有限,所以對節奏的把握很重要,事先要有計划:總體耗時多少,各個階段要耗時多少,留多少時間答疑。在實際的分享過程中往往會有些意外環節,例如對於某部分內容講的太細,或者前期互動太多,這很可能導致后面時間不夠,所以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有清醒的意識,當某部分過快或過慢的時候要及時調整。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讓其他人輔助提醒。

以前有個朋友,去講時間管理,結果原定1個小時的內容,講了快2小時,最后結束的時候,所有的同學第一時間沖向廁所:)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