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10 + Server 10.4 + ArcMap 10.4
ArcGIS Server 緩存服務分為創建服務后手動建立緩存和創建服務時同時自動建立緩存兩種。
10.2幫助文檔:http://resources.arcgis.com/zh-cn/help/main/10.2/index.html#//00540000000p000000
以下測試為10.4環境,界面為英文,供參考。
如果在發布服務時選擇 ArcGIS 手動構建緩存,則使用“Manage Cache”,即緩存管理工具手動選擇創建緩存的相關設置。做了三個測試:CacheTest11、CacheTest12、CacheTest13。
數據源:1:25萬中國縣界,如下圖所示。
CacheTest11:大比例尺,數據框未完全顯示要素范圍(下圖),選中layers屬性中“Extent Used By Full Extent Command”選項下“Extent of data in all layers(Dafault)”,保存。發布切片服務選擇服務發布后手動切片。
由於默認是 全圖范圍 ,而此時地圖文檔勾選了 layers屬性中“Extent Used By Full Extent Command”選項下“Extent of data in all layers(Dafault)”,所以上圖興趣區域(Area of interest)坐標范圍顯示的是要素的外接矩形范圍。ArcGIS Server中用JS API打開緩存服務,可以看到全部要素都會建立緩存。
CacheTest12:基於上一步,大比例尺,數據框未完全顯示要素范圍(下圖),不選中layers屬性中“Extent Used By Full Extent Command”選項下“Extent of data in all layers(Dafault)”,選擇“Other”→“Current Visible Extent”,保存。發布切片服務選擇服務發布后手動切片。
因為layers屬性中“Extent Used By Full Extent Command”選項下選擇“Other”→“Current Visible Extent”,所以興趣區域中坐標范圍為當前數據框的坐標范圍。ArcGIS Server中用JS API打開緩存服務,可以看到只有ArcMap數據框中顯示的要素才會建立緩存。
CacheTest13:基於上一步,繼續放大比例尺,數據框未完全顯示要素范圍(下圖),不選中layers屬性中“Extent Used By Full Extent Command”選項下“Extent of data in all layers(Dafault)”,選擇“Other”→“Current Visible Extent”,未保存。發布切片服務選擇服務發布后手動切片。
對比CacheTest12,上圖CacheTest13中興趣范圍沒有變化,表明若移動地圖范圍、改變地圖比例尺但未保存地圖文檔,此時地圖文檔的全圖范圍是上一次保存時所設置的數據框范圍。
ArcGIS Server中用JS API打開緩存服務,此時所建立的緩存范圍與CacheTest12中范圍相同。
結論:手動構建緩存,默認切片范圍是全圖范圍,而全圖范圍與layers屬性中“Extent Used By Full Extent Command”選項設置相關。當選擇“Extent of data in all layers(Dafault)”(可以看出是默認選項),則為全圖范圍為要素范圍。當選擇“Other”→“Current Visible Extent”,則全圖范圍為當前數據框的范圍。若移動地圖范圍、改變地圖比例尺但未保存地圖文檔,此時地圖文檔的全圖范圍是上一次保存時所設置的全圖范圍。
如果選擇自動創建緩存切片.....(待補充)
補充,基於感興趣區域切圖,有三個設置的地方,除了上文中手動創建緩存是可以選擇外(自己導入shp或根據填入坐標設置一個矩形區域,導入shp的優先級高於矩形區域)
還有一個位置在發布服務時,服務編輯頁面可以選擇感興趣區域。
根據幫助文檔:您在此處設置的感興趣區僅適用於在發布時自動生成的緩存。該區域始終會由您在手動運行“管理地圖服務器緩存切片”工具時所設置的感興趣區域覆蓋。如果沒有使用“管理地圖服務器緩存切片”明確設置感興趣區,則將緩存地圖的全圖。
幫助文檔鏈接:http://server.arcgis.com/zh-cn/server/latest/publish-services/windows/available-map-and-image-cache-properties.htm#ESRI_SECTION1_7CB7C4969828445F93FFED84F01E14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