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獨立性:
- 指每個模塊只完成系統要求的獨立子功能,並且與其他模塊的聯系最少且接口簡單。
- 兩個定性的度量標准――耦合性和內聚性。
耦合性也稱塊間聯系。指軟件系統結構中各模塊間相互聯系緊密程度的一種度量。模塊之間聯系越緊密,其耦合性就越強,模塊的獨立性則越差。模塊間耦合高低取決於模塊間接口的復雜性、調用的方式及傳遞的信息。
耦合性分類(低――高): 無直接耦合;數據耦合;標記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內容耦合;1 無直接耦合:2 數據耦合: 指兩個模塊之間有調用關系,傳遞的是簡單的數據值,相當於高級語言的值傳遞;3 標記耦合: 指兩個模塊之間傳遞的是數據結構,如高級語言中的數組名、記錄名、文件名等這些名字即標記,其實傳遞的是這個數據結構的地址;4 控制耦合: 指一個模塊調用另一個模塊時,傳遞的是控制變量(如開關、標志等),被調模塊通過該控制變量的值有選擇地執行塊內某一功能;5 公共耦合: 指通過一個公共數據環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塊間的耦合。公共耦合的復雜程序隨耦合模塊的個數增加而增加。6 內容耦合: 這是最高程度的耦合,也是最差的耦合。當一個模塊直接使用另一個模塊的內部數據,或通過非正常入口而轉入另一個模塊內部。
所以,一般情況下耦合性越低,則應用程序開發更靈活更省力。
以web UI開發的松耦合為例:
很多設計模式就是為了解決緊耦合的問題。如果兩個組件耦合太緊,則說明一個組件和另一個組件直接相關,這樣的話,如果修改一個組件的邏輯,那么另外 一個組件的邏輯也需修改。比如,假設有一個名為error的CSS類名,它是貫穿整個站點的,它被嵌入到HTML之中。如果有一天你覺得error的取名 並不合適,想將它改為warning,你不僅需要修改CSS還要修改用到這個className的HTML。HTML和CSS緊耦合在一起。這只是一個簡 單的例子。想象一下,如果一個系統包含上百個組件,那這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當你能夠做到修改一個組件而不需要更改其他的組件時,你就做到了松耦合。對於多人大型系統來說,有很多人參與維護代碼,松耦合對於代碼可維護性來說至關重要。你絕對希望開發人員在修改某部分代碼時不會破壞其他人的代碼。
內聚性又稱塊內聯系。指模塊的功能強度的度量,即一個模塊內部各個元素彼此結合的緊密程度的度量。若一個模塊內各元素(語名之間、程序段之間)聯系的越緊密,則它的內聚性就越高。
內聚性匪類(低――高): 偶然內聚;邏輯內聚;時間內聚;通信內聚;順序內聚;功能內聚;1 偶然內聚: 指一個模塊內的各處理元素之間沒有任何聯系。2 邏輯內聚: 指模塊內執行幾個邏輯上相似的功能,通過參數確定該模塊完成哪一個功能。3 時間內聚: 把需要同時執行的動作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塊為時間內聚模塊。4 通信內聚: 指模塊內所有處理元素都在同一個數據結構上操作(有時稱之為信息內聚),或者指各處理使用相同的輸入數據或者產生相同的輸出數據。5 順序內聚: 指一個模塊中各個處理元素都密切相關於同一功能且必須順序執行,前一功能元素輸出就是下一功能元素的輸入。6 功能內聚: 這是最強的內聚,指模塊內所有元素共同完成一個功能,缺一不可。與其他模塊的耦合是最弱的。
耦合性與內聚性是模塊獨立性的兩個定性標准,將軟件系統划分模塊時,盡量做到高內聚低耦合,提高模塊的獨立性,為設計高質量的軟件結構奠定基礎。
有個例子很容易明白:一個程序有50個函數,這個程序執行得非常好;然而一旦你修改其中一個函數,其他49個函數都需要做修改,這就是高耦合的后果。
一旦你理解了它,你編寫概要設計的時候設計類或者模塊自然會考慮到“高內聚,低耦合”。
一旦你理解了它,你編寫概要設計的時候設計類或者模塊自然會考慮到“高內聚,低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