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看Left Join 與Right Join 與 Inner Join 與 Full Join對表進行操作后得到的結果。
插入數據得到的表:
EMP表:
SAL表:
- 左連接
- select * from EMP Left join SAL on EMP.ENAME = SAL.ENAME;
左連接,表EMP是主表,因此查詢結果是顯示EMP(主表)的全部信息和SAL(附表)與EMP相關的信息。 - 右連接
- Select * from EMP Right join SAL on EMP.ENAME = SAL.ENAME;
右連接,表SAL是主表,因此查詢結果顯示SALT(主表)的全部信息和EMP(附表)與SAL想關的信息。 - 內連接
- SELECT * FROM EMP inner join SAL on EMP.ENAME = SAL.ENAME;
內連接,顯示的是連個表相關的信息。 - 全連接
- SELECT * FROM EMP full join SAL on EMP.ENAME = SAL.ENAME;
全連接,顯示兩個表所有的信息。 - 交叉連接:
交叉連接將會返回被連接的兩個表的笛卡爾積,返回結果的行數等於兩個表行數的乘積。
不加條件返回兩個表行數的乘積:
首先准備了兩個表 (Student 和 Course),其中 Student 表中的 C_S_Id 字段為外鍵列,關聯的是 Course 表的 C_Id 主鍵列。

-
select * from Student s cross join Course c
1 select * from Student s 2 cross join Course c


加上條件返回滿足條件表達式的兩個表的行:
1 select * from Student s 2 cross join Course c 3 where s.C_S_Id=c.C_Id

PS:cross join后加條件只能用where,不能用on,這一點跟后面的自連接一樣。
自連接:自連接,連接的兩個表都是同一個表,即自己連接自己。
1 -- 查詢出男生身高比女生身高矮的學生信息 2 select s1.S_Name,s1.S_Sex,s1.S_Height,s2.S_Name,s2.S_Sex,s2.S_Height 3 from Student s1, 4 Student s2 5 where s1.S_BirthDate=s2.S_BirthDate 6 and s1.S_Height<s2.S_Height 7 and s1.S_Sex='男' 8 and s2.S_Sex='女'

1 --查詢出學生身高一樣但是學號不一樣的學生信息 2 select * from Student s1,Student s2 3 where s1.S_Height=s2.S_Height 4 and s1.S_StuNo<>s2.S_StuNo

由於表的數據的原因,所以自連接的示例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可以看下面這個示例,根據表名查詢出表的主外鍵約束名,示例如下:
1 select a.Name as 表名,b.Xtype as 鍵類型,b.Name as 鍵名 2 from sysobjects a,sysobjects b 3 where a.ID=b.parent_obj and a.name='Student' 4 and b.Xtype in('F','PK')內連接如果沒有指定連接條件的話,和笛卡爾積的交叉連接結果一樣,但是不同於笛卡爾積的地方是,沒有笛卡爾積那么復雜要先生成行數乘積的數據表,內連接的效率要高於笛卡爾積的交叉連接。
最后說明一下,交叉連接如果有WHERE子句的話,往往會先生成兩個表行數乘積的行的數據表然后再根據WHERE條件從中選擇。
因此,如果兩個表數據量太大,將會非常非常慢,不建議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