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大小端、網絡字節序問題 .


1、80X86使用小端法,網絡字節序使用大端法。

2、二進制的網絡編程中,傳送數據,最好以unsigned char, unsigned short, unsigned int來處理, unsigned short ,unsigned short 以網絡字節序處理后再拷貝到發送的buffer里

3、結構體前后要指定 #pragma  pack(1)

 一.字節序

對於字節序(大端法、小端法)的定義《UNXI網絡編程》定義:術語“小端”和“大端”表示多字節值的哪一端(小端或大端)存儲在該值的起始地址。小端存在起始地址,即是小端字節序;大端存在起始地址,即是大端字節序。也可以說:

1.小端法(Little-Endian)就是低位字節排放在內存的低地址端即該值的起始地址,高位字節排放在內存的高地址端。

2.大端法(Big-Endian)就是高位字節排放在內存的低地址端即該值的起始地址,低位字節排放在內存的高地址端。

舉個簡單的例子,對於整形0x12345678。它在大端法和小端法的系統內中,分別如圖1所示的方式存放。

 

X86字節序

 

二.網絡字節序

我們知道網絡上的數據流是字節流,對於一個多字節數值,在進行網絡傳輸的時候,先傳遞哪個字節?也就是說,當接收端收到第一個字節的時候,它是將這個字節作為高位還是低位來處理呢?

網絡字節序定義:收到的第一個字節被當作高位看待,這就要求發送端發送的第一個字節應當是高位。而在發送端發送數據時,發送的第一個字節是該數字在內存中起始地址對應的字節。可見多字節數值在發送前,在內存中數值應該以大端法存放。

網絡字節序說是大端字節序。

比如我們經過網絡發送0x12345678這個整形,在80X86平台中,它是以小端法存放的,在發送前需要使用系統提供的htonl將其轉換成大端法存放,如圖2所示。

網絡字節序

 

 

三.字節序測試程序

不同cpu平台上字節序通常也不一樣,下面寫個簡單的C程序,它可以測試不同平台上的字節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netinet/in.h>

int main()
{
    int i_num = 0x12345678;
    printf("[0]:0x%x\n", *((char *)&i_num + 0));
    printf("[1]:0x%x\n", *((char *)&i_num + 1));
    printf("[2]:0x%x\n", *((char *)&i_num + 2));
    printf("[3]:0x%x\n", *((char *)&i_num + 3));
 
    i_num = htonl(i_num);
    printf("[0]:0x%x\n", *((char *)&i_num + 0));
    printf("[1]:0x%x\n", *((char *)&i_num + 1));
    printf("[2]:0x%x\n", *((char *)&i_num + 2));
    printf("[3]:0x%x\n", *((char *)&i_num + 3));
 
    return 0;
} 
 

在80X86CPU平台上,執行該程序得到如下結果:

[0]:0x78

[1]:0x56

[2]:0x34

[3]:0x12

[0]:0x12

[1]:0x34

[2]:0x56

[3]:0x78

分析結果,在80X86平台上,系統將多字節中的低位存儲在變量起始地址,使用小端法。htonl將i_num轉換成網絡字節序,可見網絡字節序是大端法。

 轉自:http://www.ej38.com/showinfo/linux-156945.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