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月公司連續做了兩個大客戶緊接着發布新版本再然后又是連續五個小版本迭代計划。
每天16小時的超強度工作,我已經看到兄弟的臉上都寫着一個字:累
!
我自己又何嘗不是,既是客服,又是程序員,還必須是行政暖男。
我想組織大家去出遠門旅游一番,但是天氣又不好。那就休息吧,於是有了本公司的第一次周末雙休。
周六我一大早就來到公司,還有些客戶工作沒有收尾,還有寫文檔沒寫,還有寫計划需要完善,我得抓緊。
到了下午我發現大家陸陸續續的都到公司來了,有幾個兄弟一來就開始工作了,每當有人自願投入某一項工作時,我基本上都不敢打攪,因為這時是他效率最高的時候。
其實我內心是很怕的,我怕這么搞下去大家都會對本身的工作感到抵抗情緒,產生負面影響。
我得反思,如何才能保證大家的工作效率呢?
創業公司,人少資源少,成單單價低。如果沒有更好的效率與更好的問題解決思路,基本上出路全無。
我一直都是非常推崇上面那張圖,但是因為工作的關系,自己沒有做好,但是我變相的給自己搞了一張圖,也是我覺得行之有效的一點
后面看大家忙的差不多了,就讓大家看看電影,玩玩游戲。
都說創業出了問題,基本上都是領頭人的問題。這一點我深表贊同!
但是領頭人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那就是說領頭人其實要做的是如何少犯錯,從去年到現在我們團隊其實就在不斷的試錯,因為我很多的決策都是錯的。
是時候討論下如果少犯錯了。以下是我在公司內部做的一個知識分享,拋磚引玉,希望你能獲得園中各位大牛更多的指導。
快模式?
我們現在處於一個快模式的社會,尤其是深圳,深圳速度已經是全國標榜。在深圳創業比其他地方更加辛苦,但是深圳這個地方資源多,機會多,效率高,成功的大環境更好,那么成功的相對幾率也要高。
更尤其的是我們做科技行業的,本身這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就快,技術日新月異,持續學習是一個基本常態。自學能力要求很高。所以說干我們這行很累,年齡大了就不適合干了。
我們處在一個以“快”為核心的大環境,大背景下。所以一旦成功,就是一種很了不起,很難復制的成就。
因此這個行業里面大家都在提倡: 快
! 硅谷很多大牛都在寫書《快公司》《快模式》《快魚吃慢魚》
所以啊,社會環境在催促我們,要快!
同時我們自己也在催促自己,要快?做企業雲盤我們沒有先發優勢,本來就比其他晚起步2年,現在要急速追趕。因此,我們每天都非常焦急。一天什么都沒干,心里就很慌。
在這個模式下,我們埋頭苦干,做了v1.0,做了2.0, 馬上我們要開始做v3.0了。然后這個模式越到現在越出現了一些問題。
- 因為要快,我們干了很多粗心的事情,需要來彌補。
- 因為要快,我們做了一些錯誤的決策,需要來調整。
- 因為要快,我們把自己累的夠嗆。
- 還是因為要快,我們忽略了產品周邊許多非常重要的事情。
沒錯,快是非常容易讓人犯錯的。你看大躍進的時候,其實也是圖快。
但慢,是絕對不行的。
也許有人會覺得既然快不行,那咱們就慢。
慢工出細活,好事多磨,等等,其實慢是一種相對要好的狀態。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做產品有人說需要工匠精神,但是絕對沒有人說慢。 因為快不一定對,慢肯定是不行的。
那么什么才是作為一個創業公司,正確的姿勢呢?
什么才是符合我們一粒雲接下這個兩年的模式呢?我這里做了幾點總結:
創業是一件難事,作難事,首要的是信心與決心。然后就是耐心與細心。我們做的產品是給別用的,我們不用心的地方都會變成一個一個打在我們臉上的巴掌。
接下來,我們要更加注重耐心,與細心的培養。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卻是一個蛻變的過程。
當下我們要做的就是:有所得,有所樂。
我們是個非常小的公司,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應該是有所收獲的,或者能讓產品有所得,能讓公司有所得,只有產好了,公司才有可能好,只有公司好了,我們才能過的好。我們能才能實現我們最簡單的理想。
有所樂:
我還希望的是我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是快樂的,我們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條路,除非你退出,否則就只能堅持到底。創業卻是很辛苦,各方面的壓力都非常大,但是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理想。你現在就在為你的理想奮斗,你是不是應該快快樂樂的干.
全世界最高的效率就是:一個好的心情!
最后希望大家每天都: 所有得,有所樂,日事日清,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