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協議詳細講解 請求行:GET /App1/1.html HTTP/1.1 GET:請求方式。默認的請求方式。其他常用的請求方式還有POST。 GET的特點:默認的請求方式。 /App1/c.html?username=sdsfds&password=234324 把表單的請求的數據放在了請求的URI的后面。?username=sdsfds&password=234324 這樣不好:暴露數據;請求行長度有限。 POST的特點(經常使用的):借助HTML中的form表單。<form action="c.html" method="post"> 請求參數出現在正文部分。長度木有限制。相對安全。 --------------------------- /App1/1.html:請求的資源的URI。 --------------------------- HTTP/1.1:客戶端使用的協議的版本 響應行:HTTP/1.1 200 OK HTTP/1.1:服務器用的協議版本 200:響應碼。代表服務器處理的結果的一種表示 200:正常 302/307:重定向 304:服務器的資源沒有被修改 404:請求的資源不存在 500:服務器報錯了 OK:響應碼描述 請求消息頭:向服務器傳遞附加信息 Accept:通知服務器,瀏覽器可以接受的MIME類型。(文件系統中用文件擴展名區分數據的類型。網絡上用MIME類型來區分數據類型。Tomcat\conf\web.mxl) MIME類型名稱:大類型/小類型 Accept-Charset:通知服務器,瀏覽器支持的字符集 Accept-Encoding:通知服務器,瀏覽器能夠解碼的數據壓縮方式。比如:gzip Accept-language:通知服務器,所希望的語言 Host:請求的主機和端口 *Referer:是一個URL地址。取值是當前頁面之前的那個頁面地址的。防盜鏈 *Content-Type:通知服務器,請求正文的MIME類型。 取值: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默認值 對應的是form表單的enctype屬性 If-Modified-Since:通知服務器,緩存的文件的最后修改時間。 User-Agent:通知服務器,瀏覽器類型. Content-Length:表示請求消息正文的長度 Connection:表示是否需要持久連接。如果服務器看到這里的值為“Keep -Alive”,或者看到請求使用的是HTTP 1.1(HTTP 1.1默認進行持久連接 *****Cookie:這是最重要的請求頭信息之一(會話有關) 響應消息頭: *Location:通知客戶端,指示新的資源的位置(結合302/307來用。請求重定向) Server:通知客戶端,服務器的類型 *Content-Encoding:通知客戶端,響應正文的壓縮編碼方式。常用的是gzip。 *Content-Length:通知客戶端響應正文的數據大小 *Content-Type:通知客戶端響應正文的MIME類型 *Refresh:讓瀏覽器自動刷新。取值為整數(刷新的時間間隔,單位是秒) Refresh:3 Refresh:3;URL=其他資源的URI *Content-Disposition:通知客戶端,以下載的方式打開資源。 Content-Disposition:attachment;filename=1.jpg *****Set-Cookie:SS=Q0=5Lb_nQ; path=/search服務器端發送的Cookie(會話有關) *Expires: -1 網頁的有效時間。單位是毫秒 *Cache-Control: no-cache (1.1) *Pragma: no-cache (1.0) 通知客戶端不要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