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頁和應用設計領域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人們用這些英文縮寫描述設計工作,那么它們各自代表什么含義?具體的工作、方向和區別是什么呢?
下面讓我們先來看看它們的英文全稱和基本概念。
UI(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設計,是指對應用軟件的操作邏輯、人機交互、界面的整體設計。從20 世紀80 年代起,用戶界面設計成為了計算機科學的正式學科。在設計理念上,UI 設計不僅是讓軟件變得有個性、有品味,還要讓軟件的操作變得舒適、簡單、自由,充分體現軟件的定位和特點。
ID(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設計,又稱互動設計,它考慮的是人、環境與設備的關系和行為,以及傳達這種行為的元素的設計。這個解釋有點難懂。簡單地說,我們進行交互設計,就是為了讓產品更易用、有效,讓人使用產品時感到舒適。同時,它需要了解用戶和他們的期望,了解用戶在同產品交互時彼此的行為,以及"人"本身的心理和行為特點。交互設計還涉及人體工程學、心理學、生物學等多個學科,以及與多領域人員的溝通。
UE(User Experience)。用戶體驗設計,它要求設計師能夠全面地分析和體察用戶在使用某個系統時的感受。他的工作從開發的最早期開始,並貫穿始終。目的是保證用戶對產品的體驗有正確的預估,了解用戶的真實期望和目的,並對功能核心設計進行修正,保證功能核心同人機界面之間的協調工作。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設計,是指針對采用圖形方式顯示的操作環境用戶接口進行設計。其實就是界面美工,只關心界面的美觀和有關視覺方面的設計工作。
從上面各項設計工作的概念來看,UI 的概念比較廣,包含了軟硬件設計,也囊括其他各項設計的部分內涵。而GUI 設計比UI 設計稍窄。目前,國內大部分UI 設計師其實做的是GUI,他們大多出自美術院校。簡單地講,ID 設計只是指人和電腦之間的互動過程,目前一般是軟件工程師在做。而UE 設計從簡單理解上,關注的是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心理感受,就是琢磨人會怎么用軟件或者硬件才覺得得心應手。但是,有關用戶體驗這一課題的確切定義、框架及其要素還在不斷發展和革新。
下面我們通過一則國外的UE 設計師招聘要求,看看現在的用戶體驗設計師需要處理的工作內容(如圖1-1 所示)。
面對這份招聘啟事,我和大家有同感,它的業務跨度相當大,條件也近乎於苛刻,不是嗎?我們不但要了解編程工作,還要善於圖形設計;不但要有組織和測試能力,還要善於溝通;不但要掌握各種圖像軟件,還得是個繪畫、制圖的高手。看來,想要成為真正的用戶體驗設計師比想象得要難一些。但是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未來的用戶體驗設計師就是要具備界面設計、交互設計、圖形美術設計及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型和體驗設計於一身的全能型設計人才。這也是我們為本書選題的原因,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從零開始伴隨大家逐步成為用戶體驗設計師。
目前,市場上的移動平台種類很多,但最主流的主要有3 個,也就是蘋果公司的iOS 平台、Google公司的Android 平台和微軟公司的Windows Phone 平台,我們將其統稱為三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