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性的性能測試:
我們進行性能測試的時候,對系統進行低並發或者無並發,不會對系統造成壓力的測試為一般性的性能測試。主要是驗證在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系統是否能滿足性能指標要求。比如兩個登錄系統,如果系統登錄時間為8秒,那么這個系統也就沒必要再進行性能測試,因為它連一般性都達不到要求
2、負載測試:
模擬用戶使用真實場景,這里真實場景是需要進行數據統計的,比如一個小說網站,我們跟蹤用戶一年的使用情況,發現平均每天1000個人有80%的人在上傳小說,20%的人不斷在搜索小說,那么我們測試就要根據這個統計數據進行測試。
在真實場景下,我們不斷按比例增加用戶數,直到系統性能出現拐點,此時長時間運行,觀察系統是否正常
什么是拐點:
這里我們以圖6-239作為拐點分析的圖表。"拐點分析"方法是一種利用性能計數器曲線圖上的拐點進行性能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就是性能產生瓶頸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某個資源的使用達到了極限,此時表現為隨着壓力的增大,系統性能卻出現急劇下降,這樣就產生了"拐點"現象。當得到"拐點"附近的資源使用情況時,就能定位出系統的性能瓶頸。"拐點分析"方法舉例,如系統隨着用戶的增多,事務響應時間緩慢增加,當用戶數達到100個虛擬用戶時,系統響應時間急劇增加,表現為一個明顯的"折線",這就說明了系統承載不了如此多的用戶做這個事務,也就是存在性能瓶頸。
3、壓力測試
其實在系統負載運行的情況下,繼續增加壓力,看看軟件是否出現內存泄漏,core dump等問題
4、大數據量的測試:
大數據量測試主要是針對對數據庫有特殊要求的系統進行的測試,主要分為三種:
1.實時大數據量:模擬用戶工作時的實時大數據量,主要目的是測試用戶較多或者某些業務產生較大數據量時,系統能否穩定地運行。
2.極限狀態下的測試:主要是測試系統使用一段時間即系統累積一定量的數據時,能否正常地運行業務
3.前面兩種的結合:測試系統已經累積較大數據量時,一些實時產生較大數據量的模塊能否穩定地工作。
5、穩定性測試:
根據工作經驗理解,穩定性測試主要是系統在滿足性能指標的要求下,進行長時間的運行,一般為7*24小時,觀察系統能否一直正常工作
6、配置測試:
配置測試主要是在不同的軟硬件配置環境下,進行測試以找到系統各項資源的最優分配原則的一種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