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統的BASE理論


一、BASE理論

eBay的架構師Dan Pritchett源於對大規模分布式系統的實踐總結,在ACM上發表文章提出BASE理論,BASE理論是對CAP理論的延伸,核心思想是即使無法做到強一致性(Strong ConsistencyCAP的一致性就是強一致性),但應用可以采用適合的方式達到最終一致性(Eventual Consitency)。

   

BASE是指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軟狀態( Soft State)、最終一致性( Eventual Consistency)。

   

二、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

基本可用是指分布式系統在出現故障的時候,允許損失部分可用性,即保證核心可用。

電商大促時,為了應對訪問量激增,部分用戶可能會被引導到降級頁面,服務層也可能只提供降級服務。這就是損失部分可用性的體現。

   

三、軟狀態( Soft State)

軟狀態是指允許系統存在中間狀態,而該中間狀態不會影響系統整體可用性。分布式存儲中一般一份數據至少會有三個副本,允許不同節點間副本同步的延時就是軟狀態的體現。mysql replication的異步復制也是一種體現。

   

四、最終一致性( Eventual Consistency)

最終一致性是指系統中的所有數據副本經過一定時間后,最終能夠達到一致的狀態。弱一致性和強一致性相反,最終一致性是弱一致性的一種特殊情況。

   

五、ACID和BASE的區別與聯系

ACID是傳統數據庫常用的設計理念,追求強一致性模型。BASE支持的是大型分布式系統,提出通過犧牲強一致性獲得高可用性

ACID和BASE代表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設計哲學,在分布式系統設計的場景中,系統組件對一致性要求是不同的,因此ACID和BASE又會結合使用。

   

轉載

分布式系統的BASE理論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