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命令簡介
vmstat(Virtual Memory Statistics 虛擬內存統計) 命令用來顯示Linux系統虛擬內存狀態,也可以報告關於進程、內存、I/O等系統整體運行狀態。
2、用法
vmstat [-a] [-n] [-t] [-S unit] [delay [ count]]
vmstat [-s] [-n] [-S unit]
vmstat [-m] [-n] [delay [ count]]
vmstat [-d] [-n] [delay [ count]]
vmstat [-p disk partition] [-n] [delay [ count]]
vmstat [-f]
vmstat [-V]
3、選項
-a:顯示活躍和非活躍內存
-f:顯示從系統啟動至今的fork數量 。
-m:顯示slabinfo
-n:只在開始時顯示一次各字段名稱。
-s:顯示內存相關統計信息及多種系統活動數量。
delay:刷新時間間隔。如果不指定,只顯示一條結果。 count:刷新次數。如果不指定刷新次數,但指定了刷新時間間隔,這時刷新次數為無窮。
-d:顯示磁盤相關統計信息。
-p:顯示指定磁盤分區統計信息
-S:使用指定單位顯示。參數有 k 、K 、m 、M ,分別代表1000、1024、1000000、1048576字節(byte)。默認單位為K(1024 bytes)
-V:顯示vmstat版本信息。
4、示例
示例1:vmstat 命令說明
Procs(進程)
r: | 運行隊列中進程數量,這個值也可以判斷是否需要增加CPU。(長期大於1) |
b | 等待IO的進程數量。 |
swpd | 使用虛擬內存大小,如果swpd的值不為0,但是SI,SO的值長期為0,這種情況不會影響系統性能。 |
free | 空閑物理內存大小。 |
buff | 用作緩沖的內存大小。 |
cache | 用作緩存的內存大小,如果cache的值大的時候,說明cache處的文件數多,如果頻繁訪問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處,那么磁盤的讀IO bi會非常小。 |
Swap
si | 每秒從交換區寫到內存的大小,由磁盤調入內存。 |
so | 每秒寫入交換區的內存大小,由內存調入磁盤。 |
注意:內存夠用的時候,這2個值都是0,如果這2個值長期大於0時,系統性能會受到影響,磁盤IO和CPU資源都會被消耗。有些朋友看到空閑內存(free)很少的或接近於0時,就認為內存不夠用了,不能光看這一點,還要結合si和so,如果free很少,但是si和so也很少(大多時候是0),那么不用擔心,系統性能這時不會受到影響的。因為linux總是先把內存用光
IO
bi | 每秒讀取的塊數 |
bo | 每秒寫入的塊數 |
注意:隨機磁盤讀寫的時候,這2個值越大(如超出1024k),能看到CPU在IO等待的值也會越大。
system(系統)
in | 每秒中斷數,包括時鍾中斷。 |
cs | 每秒上下文切換數。 |
注意:上面2個值越大,會看到由內核消耗的CPU時間會越大。
CPU(以百分比表示)
us | 用戶進程執行時間百分比(user time) us的值比較高時,說明用戶進程消耗的CPU時間多,但是如果長期超50%的使用,那么我們就該考慮優化程序算法或者進行加速。 |
sy: | 內核系統進程執行時間百分比(system time) sy的值高時,說明系統內核消耗的CPU資源多,這並不是良性表現,我們應該檢查原因。 |
wa | IO等待時間百分比 wa的值高時,說明IO等待比較嚴重,這可能由於磁盤大量作隨機訪問造成,也有可能磁盤出現瓶頸(塊操作)。 |
id | 空閑時間百分比 |
實例2:vmstat –a 顯示活躍和非活躍內存,顯示增加了inact和active列,
示例3: vmstat -s 查看內存使用的詳細信息
[root@oracledb ~]# vmstat -s
3922280 total memory
1294648 used memory
705808 active memory
398728 inactive memory
2627632 free memory
132816 buffer memory
802932 swap cache
8339448 total swap
0 used swap
8339448 free swap
2162 non-nice user cpu ticks
46 nice user cpu ticks
3257 system cpu ticks
3015131 idle cpu ticks
1685 IO-wait cpu ticks
582 IRQ cpu ticks
269 softirq cpu ticks
0 stolen cpu ticks
935206 pages paged in
43585 pages paged out
0 pages swapped in
0 pages swapped out
532677 interrupts
656731 CPU context switches
1461999263 boot time
5706 forks
示例4: vmstat -d 查看磁盤的讀/寫
[root@oracledb ~]# vmstat -d
disk- ------------reads------------ ------------writes----------- -----IO------
total merged sectors ms total merged sectors ms cur sec
ram0 0 0 0 0 0 0 0 0 0 0
ram1 0 0 0 0 0 0 0 0 0 0
ram2 0 0 0 0 0 0 0 0 0 0
ram3 0 0 0 0 0 0 0 0 0 0
ram4 0 0 0 0 0 0 0 0 0 0
ram5 0 0 0 0 0 0 0 0 0 0
ram6 0 0 0 0 0 0 0 0 0 0
ram7 0 0 0 0 0 0 0 0 0 0
ram8 0 0 0 0 0 0 0 0 0 0
ram9 0 0 0 0 0 0 0 0 0 0
ram10 0 0 0 0 0 0 0 0 0 0
ram11 0 0 0 0 0 0 0 0 0 0
ram12 0 0 0 0 0 0 0 0 0 0
ram13 0 0 0 0 0 0 0 0 0 0
ram14 0 0 0 0 0 0 0 0 0 0
ram15 0 0 0 0 0 0 0 0 0 0
loop0 0 0 0 0 0 0 0 0 0 0
loop1 0 0 0 0 0 0 0 0 0 0
loop2 0 0 0 0 0 0 0 0 0 0
loop3 0 0 0 0 0 0 0 0 0 0
loop4 0 0 0 0 0 0 0 0 0 0
loop5 0 0 0 0 0 0 0 0 0 0
loop6 0 0 0 0 0 0 0 0 0 0
loop7 0 0 0 0 0 0 0 0 0 0
sr0 0 0 0 0 0 0 0 0 0 0
sda 26814 24219 1867212 35021 3238 7679 87202 8343 0 22
示例5: 查看/dev/sda1磁盤的讀/寫
[root@oracledb ~]# vmstat -p /dev/sda1
sda1 reads read sectors writes requested writes
666 5466 7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