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機上安裝ArchLinux筆記


安裝前的自白:

  想使用ArchLinux,就直接在虛擬機上先裝一個玩起來先。虛擬機使用的是Vmware,下載免費的個人版本就可以了。

    Arch Linux的版本為2016.4.1 內核為4.4.5

    在虛擬機上設置了一個20G的盤,1G的內存,其他默認。

1 安裝前准備:

按照wiki的安裝幫助,主要是完成硬盤的分區表設置以及分區。

關於MBR與GPT這兩種分區表,我采用的是MBR,雖然老一點,但是問題可能少一點。

1.1 在分區前,可以使用

$ lsblk

查看一下目前的磁盤狀態。

1.2 分區工具有很多種,我使用parted。

$ parted

進入parted工具,輸入help繼續查看有哪些可以用的以及用的方法。

我采用的是單分區方法,直接一個分區,后面將根目錄/掛載到上面,不采用swap。

1.3 格式化新建的分區

  再次查看一下磁盤狀態,可以看到分區之后又了一個新的設備,sda1,這里將這個分區格式化為ext4類型。

$ mkfs.ext4 /dev/sda1

1.4 修改pacman的服務器鏡像

  使用nano編輯器修改:

# nano /etc/pacman.d/mirrorlist

修改一下里面的鏡像,選擇里面的中國區的鏡像即可。

 

2 安裝系統

2.1 將新建分區掛載到mnt下。 

# mount /dev/sda1 /mnt

 如果有其他分區要掛載,那么需要先在/mnt/下新建文件夾,然后將分區掛載到該文件下即可。

2.2 安裝基礎系統

  掛載完了分區,下面就是要把系統復安裝到分區里了,使用如下命令

# 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

 等待安裝完,其中需要確認一些安裝內容,按回車選擇默認即可。

安裝完之后生成fstab

# genfstab -U -p /mnt >>/mnt/etc/fstab

2.4 配置基礎系統

  切換根目錄,進入新系統:

# arch-chroot /mnt/bin/bash

2.5 配置語言

  配置一下使用的語言環境

# nano /etc/locale.gen

修改一些語言,只要將注釋去掉即可。然后生成一下。

# locale-gen

2.6 設置一個主機名字和一個用戶名以及root密碼

  設置一個主機名

# echo shm-pc >> /etc/hostname

  添加一個用戶

# useradd -m -g users -s /bin/bash shm #shm為用戶名
# passwd shm  #為shm添加密碼

  修改一下root的密碼

# passwd

2.7 網絡配置

# systemctl enable dhcpcd

3 引導器安裝

配置完系統,然后就是要安裝一個系統引導器的安裝了,我使用的是GRUB 

# pacman -S grub os-prober
# grub-install --recheck /dev/sda1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4 完成初步的安裝 

4.1 退出當前系統

# exit

 4.2 卸載分區並重啟

# umount -R /mnt/   # 卸載新分區
# reboot    # 重啟

5 安裝圖像界面

 5.1 安裝顯卡驅動

# lspci | grep VGA    # 確定顯卡型號
# pacman -S xf86-video-vesa

我使用的是第一個通用的驅動包:xf86-video-vesa

 5.2 安裝X窗口系統

# pacman -S xorg-server xorg-server-utils 

5.3 安裝桌面環境

  比較喜歡GNOME的風格

# pacman -S gnome gnome-extra

5.4 配置桌面啟動方式

  使用的是GDM,然后直接使能gdm的服務

# systemctl enable gdm.service

基本上就是這些了,其他的軟件需要就裝。

 參考:

http://bbs.archlinuxcn.org/viewtopic.php?id=1037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