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有時候執行了 rm -rf 等操作誤刪了文件絕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好在有一些解決的辦法可以臨時救急。這時我們就要用到一款叫做extundelete的工具了。 目錄[-] 依賴 安裝 查找要恢復的驅動器名 運行恢復 恢復單個文件 恢復一個目錄 恢復整個分區 Linux下執行 rm 並不會真正刪除,而是將inode節點中的扇區刪除,同時釋放數據塊。在數據塊被系統重新分配前,這部分數據還是可以找回來的。 網上說在刪除文件后要立即unmount這個分區,這樣做其實是為了讓外界不再寫入,我們也可以設置為readonly模式代替。當然,如果為了不影響其它應用的運行,也可以不做unmount。 好的,現在就該神器extundelete上場了。以CentOS6.5為例 依賴 1 yum -y install e2fsprogs e2fsprogs-libs e2fsprogs-devel 安裝 1 wget http://jaist.dl.sourceforge.net/project/extundelete/extundelete/0.2.4/extundelete-0.2.4.tar.bz2 2 tar jxvf extundelete-0.2.4.tar.bz2 3 cd extundelte-0.2.4 4 ./configure 5 make; make install 查找要恢復的驅動器名 1 df 2 3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4 /dev/sda1 495844 64150 406094 14% /boot 運行恢復 默認恢復到當前目錄下的RECOVERED_FILES目錄中去 恢復單個文件 1 extundelete /dev/sdb1 --restore-file hosts 恢復一個目錄 1 extundelete /dev/sdb1 --restore-files test/ 恢復整個分區 1 extundelete /dev/sdb1 –-restore-all 這個工具貌似支持EXT4文件系統,經過實際測試,restore-all比較好用,在初次刪除后可以很好的恢復文件及目錄結構,但是如果我在相同位置新建了相同的文件名或者目錄名,就會恢復失敗(找不到了)。而恢復單獨的文件或者目錄則沒有成功,如果有成功的可以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