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 是由UML構造塊、規則、通用機制三部分組成的。而UML構造塊由建模元素(事物)、關系和圖組成。
建模元素
建模元素是對模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分的抽象。一般情況下,將建模元素分為結構元素、行為元素、分組元素以及注釋元素。
結構元素
結構元素是模型的基本物理元素,它有7種類型,分別是類和對象、組件、接口、用例、節點、協作、活動類。在 UML中這7種元素都有自己的圖形符號表示,用於組成各種圖,描述系統功能
類和對象
類是具有相同屬性、相同操作的一組對象的集合的抽象描述。對象是一個具體的內容。在圖形中,類用一個矩形來表示,通常矩形中寫有類的名稱、類的屬性和類的操作。
組件
組件是系統中物理的、可替代的部件,是一個描述了一些邏輯元素的物理包。在圖形上,組件由一個帶有小方框的矩形表示,通常在矩形中致謝該組件的名字
接口
接口是描述了一個類或組件的一個服務的操作集,或者說,接口描述了類或組件對外的、可見的動作。一個類可以實現一個或者多個接口。在圖形上,使用一個帶有名稱的圓來表示。類圖中接口用矩形表示,組件圖中接口用圓來表示
用例
用例是對一組序列動作的描述,系統執行這些動作,將對用例參與者(actor)產生可以觀察的結果。在圖形上,用例用實線橢圓來表示,參與者用一個人形來表示
節點
節點是一個物理元素,它在運行時存在,代表一個可計算的資源,例如一台數據庫服務器。在圖像上,節點用一個立方體來表示
協作
協作是一組類、接口和其他元素的群體,他們共同工作,提供比個組成部分的功能總和更強的合作行為。協作與組件不同,協作不能擁有自己的結構元素,而只能引用其他地方定義的類、接口、組件、節點等結構元素,即協作是系統體系結構中的概念組塊,而不是物理塊。在圖形,協作使用一個包含名稱的虛線橢圓來表示。
活動類
活動類能夠啟動控制活動,因為它的對象至少擁有一個進程或線程。在圖形上,活動類的表示方法與普通類相似,也是使用一個矩形,只是最外面的邊框使用粗線
行為元素
行為元素是UML中的動詞,它是模型中的動態部分。交互和狀態機是UML中基本的動態行為元素,他們通常與其他結構元素、主要的類、對象連接在一起
交互
對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之間通過傳遞消息進行交互。在圖形上,交互的消息通常用帶有箭頭的直線來表示。
狀態機
狀態機是一個對象或交互在生命周期內響應時間所經歷的狀態序列。一個狀態機是一個行為,它說明對象在它的生命周期中響應事件所經歷的狀態序列以及它們對那些事件的響應
分組元素
分組元素是UML中的容器,用來組織模型,是模型更加結構化,最主要的分組元素是包,包是把元素組成成組的機制。結構元素、行為元素甚至其他分組元素都可以放進包內。在圖形上,包用一個左上角帶用一個小矩形的大矩形表示。
注釋元素
注釋元素是UML中的解釋部分,與代碼中的注釋語句一樣,是用來描述模型的。
關系
建模元素之間包含着多種關系,UML中將關系分為4中:依賴關系、關聯關系 、泛化關系、實現關系。
依賴關系
依賴是兩個元素件的語義關系,其中一個元素(獨立元素)發生變化,會影響到另一個元素(依賴元素)的語義。例如,電視機和頻道之間就存在一個依賴關系。
關聯關系
關聯表示兩個類之間存在某種語義上的聯系。關聯關系提供了通信的路徑,在圖形上是用一條實線來表示關聯關系。舉例來說,人和汽車之間存在着關聯。
泛化關系
泛化關系是一般元素(父類)和該元素較為特殊的子類之間的關系。子類繼承父類的屬性和操作。可以將泛化關系理解成為繼承關系。
實現關系
實現關系將一種模型元素(例如類)與另一種模型元素(例如接口)連接起來,其中接口只是行為的定義而不是結構或實現。也就是說,實現關系中的一個模型元素只具有行為的定義,而行為的具體實現則是由另一個模型元素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