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只使用try和finally不使用catch的原因和場景


JDK並發工具包中,很多異常處理都使用了如下的結構,如AbstractExecutorService,即只有try和finally沒有catch。

class X 
{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 ...
 
  public void m()
  {
  lock.lock();  // block until condition holds
  try 
  {
    // ... method body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為什么要使用這種結構?有什么好處呢?先看下面的代碼

public void testTryAndFinally(String name)
 {
    try
    {
      name.length();// NullPointerException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aa");
    }
 }

 

傳遞null該方法的執行結果是:在控制台打印aa,並拋出NullPointerException。執行流程是先執行try塊,出現異常后執行finally塊,最后向調用者拋出try中的異常。這種執行結果是很正常的,因為沒有catch異常處理器,所有該方法只能將產生的異常向外拋;因為有finally,所以會在方法返回拋出異常之前,先執行finally代碼塊中的清理工作。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什么呢?對於testTryAndFinally來說,它做了自己必須要做的事(finally),並向外拋出自己無法處理的異常;對於調用者來說,能夠感知出現的異常,並可以按照需要進行處理。也就是說這種結構實現了職責的分離,實現了異常處理(throw)與異常清理(finally)的解耦,讓不同的方法專注於自己應該做的事。那什么時候使用try-finally,什么時候使用try-catch-finally呢?很顯然這 取決於方法本身是否能夠處理try中出現的異常 。如果自己可以處理,那么直接catch住,不用拋給方法的調用者;如果自己不知道怎么處理,就應該將異常向外拋,能夠讓調用者知道發生了異常。即在方法的簽名中聲明throws可能出現而自己又無法處理的異常,但是在方法內部做自己應該的事情。

這可以參考ExecutorService.invokeAny()的方法簽名

<T> T invokeAny(Collection<? extends Callable<T>> task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轉自 http://blog.csdn.net/aitangyong/article/details/38146833?utm_source=tuicool&utm_medium=referra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