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mount命令參數及用法詳解
非原創,主要來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608/14/12600778_291501907.shtml。
http://yan0063.iteye.com/blog/1610194
使用說明
功能:加載指定的文件系統。
語法:mount [-afFhnrvVw] [-L<標簽>] [-o<選項>] [-t<文件系統類型>] [設備名] [加載點]
用法說明:mount可將指定設備中指定的文件系統加載到Linux目錄下(也就是裝載點)。可將經常使用的設備寫入文件/etc/fastab,以使系統在每次啟動時自動加載。mount加載設備的信息記錄在/etc/mtab文件中。使用umount命令卸載設備時,記錄將被清除。
常用參數和選項:
參數說明
參數 | 說明 |
---|---|
-a | 加載文件/etc/fstab中設置的所有設備。 |
-f | 不實際加載設備。可與-v等參數同時使用以查看mount的執行過程。 |
-F | 需與-a參數同時使用。所有在/etc/fstab中設置的設備會被同時加載,可加快執行速度。 |
-h | 顯示在線幫助信息。 |
-L | <標簽> 加載文件系統標簽為<標簽>的設備。 |
-n | 不將加載信息記錄在/etc/mtab文件中。 |
-o | <選項> 指定加載文件系統時的選項。有些選項也可在/etc/fstab中使用。這些選項包括: |
-o async | 以非同步的方式執行文件系統的輸入輸出動作。 |
-o atime | 每次存取都更新inode的存取時間,默認設置,取消選項為noatime。 |
-o auto | 必須在/etc/fstab文件中指定此選項。執行-a參數時,會加載設置為auto的設備,取消選取為noauto。 |
-o defaults | 使用默認的選項。默認選項為rw、suid、dev、exec、anto nouser與async。 |
-o dev | 可讀文件系統上的字符或塊設備,取消選項為nodev。 |
-o exec | 可執行二進制文件,取消選項為noexec。 |
-o noatime | 每次存取時不更新inode的存取時間。 |
-o nodiratime | 每次存取時不更新所在目錄的atime |
-o noauto | 無法使用-a參數來加載。 |
-o nodev | 不讀文件系統上的字符或塊設備。 |
-o noexec | 無法執行二進制文件。 |
-o nosuid | 關閉set-user-identifier(設置用戶ID)與set-group-identifer(設置組ID)設置位。 |
-o nouser | 使一位用戶無法執行加載操作,默認設置。 |
-o remount | 重新加載設備。通常用於改變設備的設置狀態。 |
-o ro | 以只讀模式加載。 |
-o rw | 以可讀寫模式加載。 |
-o suid | 啟動set-user-identifier(設置用戶ID)與set-group-identifer(設置組ID)設置位,取消選項為nosuid。 |
-o sync | 以同步方式執行文件系統的輸入輸出動作。 |
-o user | 可以讓一般用戶加載設備。 |
-r | 以只讀方式加載設備。 |
-t<文件系統類型> | 指定設備的文件系統類型。常用的選項說明有: |
-t minix | Linux最早使用的文件系統。 |
-t ext2 | Linux目前的常用文件系統。 |
-t msdos | MS-DOS 的 FAT。 |
-t vfat | Win85/98 的 VFAT。 |
-t nfs | 網絡文件系統。 |
-t iso9660 | CD-ROM光盤的標准文件系統。 |
-t ntfs | Windows NT的文件系統。 |
-t hpfs | OS/2文件系統。Windows NT 3.51之前版本的文件系統。 |
-t auto | 自動檢測文件系統。 |
-v | 執行時顯示詳細的信息。 |
-V | 顯示版本信息。 |
-w | 以可讀寫模式加載設備,默認設置。 |
簡單用法:
fat32的分區
mount -o 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dev/hda7 /mnt/cdrom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hda7 /mnt/cdrom)
ntfs的分區
mount -o iocharset=cp936 /dev/hda7 /mnt/cdrom
iso文件
mount -o loop /abc.iso /mnt/cdrom
軟盤
mount /dev/fd0 /mnt/floppy
USB閃存
mount /dev/sda1 /mnt/cdrom
所有/etc/fstab內容 mount -a
可以指定文件格式”-t 格式”, 格式可以為vfat, ext2, ext3等.
鏡像文件:**
mount fileName mountPoint -o loop
fileName是鏡像文件名(.iso,.img),其它的不用說了,跟上面一樣。用例:如我有一個a.iso光盤鏡像文件,mount a.iso a -o loop,這樣進入目錄a你就能瀏覽a.iso的內容了,*.img文件的用法一樣。
顯示中文方面,如果是fedora core 1 的話,用utf8更好**
mount -o iocharset=uft8 /dev/hda1 /mnt/c
mount -o iocharset=uft8 /dev/sda1 /mnt/usb
mount -t smbfs //ip_addr/share/dir /mnt/smb/share -o iocharset=uft8,username=name, password=passwd
開機就mount上windows下的分區
需安裝3g-ntfs驅動
自動將windows的d盤掛到/mnt/d上,用vi打開/etc/fstab
,加入以下一行
/dev/hda5 /mnt/d vfat defaults,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0 0
注意,先得手工建立一個/mnt/d目錄
mount局域網上其他windows機器共享出的目錄(bjchenxu)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guest,password=guest //machine/path /mnt/cdrom
掛載命令(mount) 其他來源的說明
命令格式: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其中:
1.-t vfstype 指定文件系統的類型,通常不必指定。mount 會自動選擇正確的類型。常用類型有:
光盤或光盤鏡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統: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統: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統: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網絡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網絡共享:nfs
2.-o options 主要用來描述設備或檔案的掛接方式。常用的參數有:
loop:用來把一個文件當成硬盤分區掛接上系統
ro:采用只讀方式掛接設備
rw:采用讀寫方式掛接設備
iocharset:指定訪問文件系統所用字符集
3.device 要掛接(mount)的設備。
4.dir設備在系統上的掛接點(mount point)。
掛接光盤鏡像文件
1、從光盤制作光盤鏡像文件。將光盤放入光驅,執行下面的命令。
#cp /dev/cdrom /home/sunky/mydisk.iso 或
#dd if=/dev/cdrom of=/home/sunky/mydisk.iso
注:執行上面的任何一條命令都可將當前光驅里的光盤制作成光盤鏡像文件/home/sunky/mydisk.iso
2、將文件和目錄制作成光盤鏡像文件,執行下面的命令。
#mkisofs -r -J -V mydisk -o /home/sunky/mydisk.iso /home/sunky/ mydir
注:這條命令將/home/sunky/mydir目錄下所有的目錄和文件制作成光盤鏡像文件/home/sunky/mydisk.iso,光盤卷標為:mydisk
3、光盤鏡像文件的掛接(mount)
#mkdir /mnt/vcdrom
注: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o loop -t iso9660 /home/sunky/mydisk.iso /mnt/vcdrom
注:使用/mnt/vcdrom就可以訪問盤鏡像文件mydisk.iso里的所有文件了。
掛接移動硬盤
對linux系統而言,USB接口的移動硬盤是當作SCSI設備對待的。插入移動硬盤之前,應先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盤和硬盤分區情況。
接 好移動硬盤后,再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盤和硬盤分區情況.應該可以發現多了一個SCSI硬盤/dev/sdc和它的兩個磁盤分區/dev /sdc1?、/dev/sdc2,其中/dev/sdc5是/dev/sdc2分區的邏輯分區。我們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掛接/dev/sdc1和 /dev/sdc5。
#mkdir -p /mnt/usbhd1
#mkdir -p /mnt/usbhd2
注:建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t ntfs /dev/sdc1 /mnt/usbhd1
#mount -t vfat /dev/sdc5 /mnt/usbhd2
注:對ntfs格式的磁盤分區應使用-t ntfs 參數,對fat32格式的磁盤分區應使用-t vfat參數。若漢字文件名顯示為亂碼或不顯示,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格式。
#mount -t ntfs -o iocharset=cp936 /dev/sdc1 /mnt/usbhd1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c5 /mnt/usbhd2
linux系統下使用fdisk分區命令和mkfs文件系統創建命令可以將移動硬盤的分區制作成linux系統所特有的ext2、ext3格式。這樣,在linux下使用就更方便了。使用下面的命令直接掛接即可。
#mount /dev/sdc1 /mnt/usbhd1
掛接U盤
和USB接口的移動硬盤一樣對linux系統而言U盤也是當作SCSI設備對待的。使用方法和移動硬盤完全一樣。插入U盤之前,應先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盤和硬盤分區情況。
[root at pldyrouter root]# fdisk -l
插入U盤后,再用fdisk –l 或 more /proc/partitions查看系統的硬盤和硬盤分區情況。
[root at pldyrouter root]# fdisk -l
系統多了一個SCSI硬盤/dev/sdd和一個磁盤分區/dev/sdd1,/dev/sdd1就是我們要掛接的U盤。
#mkdir -p /mnt/usb
注: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t vfat /dev/sdd1 /mnt/usb
注:現在可以通過/mnt/usb來訪問U盤了, 若漢字文件名顯示為亂碼或不顯示,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sdd1 /mnt/usb
掛接Windows文件共享
Windows網絡共享的核心是SMB/CIFS,在linux下要掛接(mount)windows的磁盤共享,就必須安裝和使用samba 軟件包。現在流行的linux發行版絕大多數已經包含了samba軟件包,如果安裝linux系統時未安裝samba請首先安裝samba。當然也可以到 www.samba.org網站下載......新的版本是3.0.10版。
當windows系統共享設置好以后,就可以在linux客戶端掛接(mount)了,具體操作如下:
# mkdir –p /mnt/samba
注: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 mount -t smbfs -o username=administrator,password=pldy123 //10.140.133.23/c$ /mnt/samba
注:administrator 和 pldy123 是ip地址為10.140.133.23 windows計算機的一個用戶名和密碼,c$是這台計算機的一個磁盤共享
如 此就可以在linux系統上通過/mnt/samba來訪問windows系統磁盤上的文件了。
以上操作在redhat as server 3、redflag server 4.1、suse server 9以及windows NT 4.0、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環境下測試通過。
掛接UNIX系統NFS文件共享
類似於windows的網絡共享,UNIX(Linux)系統也有自己的網絡共享,那就是NFS(網絡文件系統),下面我們就以SUN Solaris2.8和REDHAT as server 3 為例簡單介紹一下在linux下如何mount nfs網絡共享。
在linux客戶端掛接(mount)NFS磁盤共享之前,必須先配置好NFS服務端。
1、Solaris系統NFS服務端配置方法如下:
(1)修改 /etc/dfs/dfstab, 增加共享目錄
share -F nfs -o rw /export/home/sunky
(2)啟動nfs服務
# /etc/init.d/nfs.server start
(3)NFS服務啟動以后,也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增加新的共享
# share /export/home/sunky1
# share /export/home/sunky2
注:/export/home/sunky和/export/home/sunky1是准備共享的目錄
2、linux系統NFS服務端配置方法如下:
(1)修改 /etc/exports,增加共享目錄
/export/home/sunky 10.140.133.23(rw)
/export/home/sunky1 *(rw)
/export/home/sunky2 linux-client(rw)
注:/export /home/目錄下的sunky、sunky1、sunky2是准備共享的目錄,10.140.133.23、*、 linux-client是被允許掛接此共享linux客戶機的IP地址或主機名。如果要使用主機名linux-client必須在服務端主機 /etc/hosts文件里增加linux-client主機ip定義。格式如下:
10.140.133.23 linux-client
(2)啟動與停止NFS服務
/etc/rc.d/init.d/portmap start (在REDHAT中PORTMAP是默認啟動的)
/etc/rc.d/init.d/nfs start 啟動NFS服務
/etc/rc.d/init.d/nfs stop 停止NFS服務
注:若修改/etc/export文件增加新的共享,應先停止NFS服務,再啟動NFS服務方能使新增加的共享起作用。使用命令exportfs -rv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3、linux客戶端掛接(mount)其他linux系統或UNIX系統的NFS共享
# mkdir –p /mnt/nfs
注:建立一個目錄用來作掛接點(mount point)
#mount -t nfs -o rw 10.140.133.9:/export/home/sunky /mnt/nfs
注:這里我們假設10.140.133.9是NFS服務端的主機IP地址,當然這里也可以使用主機名,但必須在本機/etc/hosts文件里增加服務端ip定義。/export/home/sunky為服務端共享的目錄。
如此就可以在linux客戶端通過/mnt/nfs來訪問其它linux系統或UNIX系統以NFS方式共享出來的文件了。以上操作在 redhat as server 3、redflag server4.1、suse server 9以及Solaris 7、Solaris 8、Solaris 9 for x86&sparc環境下測試通過
補充:
linux加載光驅
(1) 使用光驅前,要先mount一下:#mount /dev/cdrom /mnt/cdrom,然后您就可以進入/mnt/cdrom目錄下讀取光盤內容了;
(2) 當您想退出光盤時,須使用umout命令,否則光驅就會一直處於死鎖狀態:#umount /mnt/cd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