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MP協議介紹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是由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定義的一套網絡管理協議。該協議基於簡單網關監視協議(SGMP:Simple Gateway Monitor Protocol)。利用SNMP,一個管理工作站可以遠程管理所有支持這種協議的網絡設備,包括監視網絡狀態、修改網絡設備配置、接收網絡事件警告等。雖然SNMP開始是面向基於IP的網絡管理,但作為一個工業標准也被成功用於電話網絡管理。
1. SNMP基本原理
SNMP采用了Client/Server模型的特殊形式:代理/管理站模型。對網絡的管理與維護是通過管理工作站與SNMP代理間的交互工作完成的。每個SNMP從代理負責回答SNMP管理工作站(主代理)關於MIB定義信息的各種查詢。下圖10是NMS公司網絡產品中SNMP協議的實現模型。
2.MIB介紹
在SNMP中,我們都應該知道著名的MIB了。那么這個具體是什么作用呢?在此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個SNMP
mib的具體作用。管理信息庫MIB指明了網絡元素所維持的變量(即能夠被管理進程查詢和設置的信息)。MIB給出了一個網絡中所有可能的被管理對象的集合的數據結構。SNMP的管理信息庫采用和域名系統DNS相似的樹型結構,它的根在最上面,根沒有名字。圖1畫的是管理信息庫的一部分,它又稱為對象命名(objectnamingtree)。
對象命名樹的頂級對象有三個,即ISO、ITU-T和這兩個組織的聯合體。在ISO的下面有4個結點,其中的餓一個(標號3)是被標識的組織。在其下面有一個美國國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的子樹(標號是6),再下面就是Internet(標號是1)。在只討論Internet中的對象時,可只畫出Internet以下的子樹(圖中帶陰影的虛線方框),並在Internet結點旁邊標注上{1.3.6.1}即可。
在Internet結點下面的第二個結點是mgmt(管理),標號是2。再下面是管理信息庫,原先的結點名是mib。1991年定義了新的版本MIB-II,故結點名現改為mib-2,其標識為{1.3.6.1.2.1},或{Internet(1)
.2.1}。這種標識為對象標識符。
最初的結點mib將其所管理的信息分為8個類別,見表1。現在de mib-2所包含的信息類別已超過40個
應當指出,MIB的定義與具體的網絡管理協議無關,這對於廠商和用戶都有利。廠商可以在產品(如路由器)中包含SNMP代理軟件,並保證在定義新的MIB項目后該軟件仍遵守標准。用戶可以使用同一網絡管理客戶軟件來管理具有不同版本的MIB的多個路由器。當然,一個沒有新的MIB項目的路由器不能提供這些項目的信息。
這里要提一下MIB中的對象{1.3.6.1.4.1},即enterprises(企業),其所屬結點數已超過3000。例如IBM為11.3.6.1.4.1.2},Cisco為{1.3.6.1.4.1.9},Novell為{1.3.6.1.4.1.23}等。世界上任何一個公司、學校只要用電子郵件發往iana-mib@isi.edu進行申請即可獲得一個結點名。這樣各廠家就可以定義自己的產品的被管理對象名,使它能用SNMP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