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理解私有雲具有的魅力:它避開了與亞馬遜(Amazon)等公共雲提供商有關的安全性和不確定性等問題,同時又提供了雲帶來的實際好處,比如靈活部署和易於擴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私有雲可以說集兩者之所長:既確保了安全,又不乏創新。我想通過本文着重介紹私有雲方面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供應鏈。企業網盤哪個好
Mobox享存企業網盤系統可快速幫企業搭建文件服務器(文件集中分類存儲適用ISO9000文控管理)。支持上傳超大文件(超5G)支持斷點\支持秒傳、企業文檔管理系統提供分級分權管理(權限:可見、上傳、下載、編輯、管理員),發文功能,可查詢文件操作日志,文件可以打標簽
Mobox享存企業網盤系統優點
■ 一鍵部署
10分鍾可以構建自己的文件共享-分享服務器
■ 簡單易用 免費培訓
繼承Windows資源管理操作使用習慣
用戶免培訓,自然掌握使用
■ 與AD或LDAP集成
系統支持與AD或LDAP同步用戶到企業文檔管理軟件中,並可以在AD或LDAP上進行身份集成
■ 文件服務器分布式部署
文件服務器支持異地分布式部署,大大提高了效率,及降低網絡依賴
如今,配置內部計算資源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人工處理過程,中間牽涉大量的會議、電子郵件和電話等。應用程序小組早在需要資源之前就討論對資源的需求(發出需求信號),這樣操作小組就有了充足的時間來訂購設備、安裝及配置服務器資源、連接及配置存儲系統,最終為應用程序小組提供計算資源――若有必要的話。在許多公司,IT操作小組沒有用於購置資本設備的獨立預算;相反,硬件采購與應用程序需求聯系在一起。如果某個新的應用程序需要硬件,成本就列入該應用程序的項目預算中,資金就會撥給基礎架構小組(當然是在經過大量的電子郵件和電話溝通后),用於購買及安裝實際硬件。
企業中,應用程序小組(雲使用者)與IT操作小組(雲提供者)是分開來的,這表明及體現了這個事實:這兩個小組之間的工作關系會因私有雲的出現而隨之發生變化。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目前的過程(人工處理、時間漫長)不是很符合雲計算的願景:資源配置實現自動化、近實時。實際上,有人可能會說,之所以企業叫嚷着要求私有雲,深層根源還是對目前的資源配置周期頗為沮喪:這個周期就算不會延長至幾個月,至少也會延長至幾個星期。
這與供應鏈又有什么關系呢?企業網盤哪個好?
不過我還是認為,在雲計算、尤其是在私有雲計算中,存在另一條供應鏈,而這條供應鏈基於數據中心里面的虛擬資源。在這條供應鏈中,需求由應用程序小組的成員提出:按照雲計算的願景,他填寫一張網上表格,確認資源的類型和數量(比如兩個虛擬處理器、大量內存、網絡連接和存儲空間等),然后點擊提交按鈕,計算資源在短短幾分鍾之內很快就會出現,隨時可供使用。IT操作小組的任務就是仿效沃爾瑪,協調采購、物流和擺放貨物(或者這里的機架),確保有足夠的可用資源能滿足應用程序小組的需要。
我認為,這會給IT操作小組、乃至於想要實施私有雲的IT部門帶來一些挑戰。
這種即時提供的資源帶來了下面幾個值得關注的挑戰:
不大容易了解需求信號
幾乎每個人都很熟悉供應鏈概念:每個參與者通過這個相互銜接的渠道進行合作,以滿足最終用戶的要求。比如在零售業,沃爾瑪(Wal-Mart)充分利用了其供應鏈的高效率,協調產品采購、運輸物流和銷售數據反饋,幫助自己一躍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零售商。我們技術行業的許多人都熟悉一條相似的供應鏈,該供應鏈把原始設計制造商(ODM,如HTC)、運輸公司、產品設計廠商(如惠普)和零售網點結合起來――這些廠商得到了統一協調,為IT操作小組提供計算資源(比如服務器),那樣IT操作小組接到應用程序小組的要求后就能安裝。
相比之下,“提交即可獲得”(submit and get)的雲資源配置模式完全消除了這些過程,讓應用程序可以對IT操作基礎架構立即提出需要;關鍵的是,這樣就不知道之前通過人工處理過程能看清的可能出現的需求模式了。沃爾瑪通過實時結賬數據來預測需求,並且結合通過分析歷史消費模式獲得的寶貴信息:比如,它在10月15日前后能夠賣掉大量糖果,年復一年都是如此。企業網盤哪個好
在如今的計算資源配置過程中,應用程序小組早早提前發出了需要計算資源的信號,這樣操作小組有足夠的時間來采購及配置資源。盡管這種過程是人工處理,速度又緩慢,但讓整體需求能夠加以評估,為其確定優先級,與可用資金作一對比,並得到落實(捎帶提一下,你有沒有注意到Gartner和弗雷斯特研究公司強調,2009年的IT開支進一步往下調整了?可以肯定到時資源配置會議上會有許多人對此深表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