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socket編程入門(編寫server實例)+send 與sendall的區別與使用方法


python 編寫server的步驟:

1. 第一步是創建socket對象。調用socket構造函數。如:

socket = socket.socket( family, type )

family參數代表地址家族,可為AF_INET或AF_UNIX。AF_INET家族包括Internet地址,AF_UNIX家族用於同一台機器上的進程間通信。

type參數代表套接字類型,可為SOCK_STREAM(流套接字)和SOCK_DGRAM(數據報套接字)。

2. 第二步是將socket綁定到指定地址。這是通過socket對象的bind方法來實現的:

socket.bind( address )

由AF_INET所創建的套接字,address地址必須是一個雙元素元組,格式是(host,port)。host代表主機,port代表端口號。如果端口號正在使用、主機名不正確或端口已被保留,bind方法將引發socket.error異常。

3. 第三步是使用socket套接字的listen方法接收連接請求。

socket.listen( backlog )

backlog指定最多允許多少個客戶連接到服務器。它的值至少為1。收到連接請求后,這些請求需要排隊,如果隊列滿,就拒絕請求。

4. 第四步是服務器套接字通過socket的accept方法等待客戶請求一個連接。

connection, address = socket.accept()

調 用accept方法時,socket會時入“waiting”狀態。客戶請求連接時,方法建立連接並返回服務器。accept方法返回一個含有兩個元素的 元組(connection,address)。第一個元素connection是新的socket對象,服務器必須通過它與客戶通信;第二個元素 address是客戶的Internet地址。

5. 第五步是處理階段,服務器和客戶端通過send和recv方法通信(傳輸 數據)。服務器調用send,並采用字符串形式向客戶發送信息。send方法返回已發送的字符個數。服務器使用recv方法從客戶接收信息。調用recv 時,服務器必須指定一個整數,它對應於可通過本次方法調用來接收的最大數據量。recv方法在接收數據時會進入“blocked”狀態,最后返回一個字符 串,用它表示收到的數據。如果發送的數據量超過了recv所允許的,數據會被截短。多余的數據將緩沖於接收端。以后調用recv時,多余的數據會從緩沖區 刪除(以及自上次調用recv以來,客戶可能發送的其它任何數據)。

6. 傳輸結束,服務器調用socket的close方法關閉連接。

python編寫client的步驟:

1. 創建一個socket以連接服務器:socket = socket.socket( family, type )

2.使用socket的connect方法連接服務器。對於AF_INET家族,連接格式如下:

socket.connect( (host,port) )

host代表服務器主機名或IP,port代表服務器進程所綁定的端口號。如連接成功,客戶就可通過套接字與服務器通信,如果連接失敗,會引發socket.error異常。

3. 處理階段,客戶和服務器將通過send方法和recv方法通信。

4. 傳輸結束,客戶通過調用socket的close方法關閉連接。

下面給個簡單的例子:

server.py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import socket

address = ('localhost', 6789)
max_size = 1000
print('Start server at {}'.format(datetime.now()))
print('Waiting for a client now !')

server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
socket.AF_INET表示創建一個IP套接字;socket.SOCK_STREAM 表示流式socket , for TCP
sock_DGRAM表示數據報式socket , for UDP
'''
server.bind(address)
'''
服務器必須用socket包中的兩個方法來建立網絡連接,
第一個是socket.socket,它會創建一個空的套接字;
第二個是bind會綁定(監聽這個IP地址和端口的所有數據)到這個套接字上
'''

server.listen(5)
'''
表示最多可以和5個客戶端連接,超過5個就會拒絕
'''
client,addr = server.accept()
'''
調 用accept方法時,socket會時入“waiting”狀態。客戶請求連接時,方法建立連接並返回服務器。
accept方法返回一個含有兩個元素的 元組(connection,address)。
第一個元素connection是新的socket對象,服務器必須通過它與客戶通信;
第二個元素 address是客戶的Internet地址
'''
data = client.recv(max_size)
'''
指定最大可以接受消息長度為1000字節
'''

print("AT",datetime.now(),client,"Said",data)
client.sendall(b'Are you want to talk to me')
client.close()
server.close()

client.py

import socket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

address = ('localhost',6789)
max_size =1000
print("Start the client at {}".format(datetime.now()))
clien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client.connect(address)
client.sendall(b'Hey~~~')
data = client.recv(max_size)
print("AT",datetime.now(),"some reply" , data)
client.close()

在終端運行server.py,然后運行clien.py

----------------------------------------------------------------------------------------------------------------------------------------------------------------

python socket函數中,send 與sendall的區別與使用方法

在python socket編程中,有兩個發送TCP的函數,send()與sendall(),區別如下:

 

socket.send(string[, flags])  發送TCP數據,返回發送的字節大小。這個字節長度可能少於實際要發送的數據的長度。換句話說,這個函數執行一次,並不一定能發送完給定的數據,可能需要重復多次才能發送完成。

例子:

data = "something you want to send"  
while True:  
    len = s.send(data[len:])  
    if not len:  
        break  

socket.sendall(string[, flags])   看懂了上面那個,這個函數就容易明白了。發送完整的TCP數據,成功返回None,失敗拋出異常

例子:

data = "something you want to send"  
  
s.sendall(data)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