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參數說明:
-h:數據庫宿主電腦IP
-u:數據庫用戶名
-p:數據庫密碼
-d:數據庫名(data)
-c:官方解釋為“collection的名字”簡單地說,就是對應數據庫中的表名(table)
-f:數據庫中的列
-o:導出文件名
-q:導入/導出的限制條件
2.Example
(注:1.為方便操作,不在bin目錄下產生過多的冗余文件,導入/導出的文件都按照是“test.dat”
2.導出操作文件后綴名為.dat,很容易被誤寫成.bat的批處理文件,雖然也可以導出成功,但無法在此導入)
現有本地數據庫:local(data,-d),其中有若干表,先從簡單說起,表名“hi”(table,-c),其中只有一列數據,id:1,name:張三,age:23
現將其導出到本地文件夾
cmd,打開MongoDB安裝目錄的”/bin”目錄下
1.導出文件為json文件,文件名為”test.bat”
成功結果:(因為只有一行數據,所以 exported 1 record)
文件會保存在”/bin”目錄下,打開test.bat
2.導出文件為CSV文件(不單要加上”--csv”,還需要注明展示的列”-f”)
3.增加限制條件’name’:’張三’,換一個表,hi數據太少,hello表:
結果:
換一個限制條件,先給hi表插入幾條數據
現導出年齡大於25的數據,MongoDB的nosql語句是這樣寫的:db.hi.find({“age”:{“$gt”:”25”}})(因為庫中年齡的字段類型是String,所以帶””)
4.mongoimport
將json文件test.bat導入hi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