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gcc安裝與使用(常用的gcc命令)


轉載:http://www.cnblogs.com/zero1665/archive/2009/11/03/1595510.html

 

一、gcc的安裝

Ubuntu下安裝GCC和其他一些Linux系統有點不一樣。

方法一:
sudo apt-get  build-depgcc

方法二: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因為build—essential依賴gcc,安裝build—essential就會自動安裝上gcc)

安裝完了可以執行
gcc--version

的命令來查看版本,輸出如下:

gcc(GCC)4.2.3(Ubuntu4.2.3-2ubuntu7)
Copyright(C)2007FreeSoftwareFoundation,Inc.

 

一、gcc的常用命令

編譯則使用gcc命令。要往下學習首先就得熟悉gcc命令的用法。

gcc命令提供了非常多的命令選項,但並不是所有都要熟悉,初學時掌握幾個常用的就可以了,到后面再慢慢學習其它選項,免得因選項太多而打擊了學習的信心。

一. 常用編譯命令選項
假設源程序文件名為test.c。

1. 無選項編譯鏈接
用法:#gcc test.c
作用:將test.c預處理、匯編、編譯並鏈接形成可執行文件。這里未指定輸出文件,默認輸出為a.out。

2. 選項 -o
用法:#gcc test.c -o test
作用:將test.c預處理、匯編、編譯並鏈接形成可執行文件test。-o選項用來指定輸出文件的文件名。

3. 選項 -E
用法:#gcc -E test.c -o test.i
作用:將test.c預處理輸出test.i文件。

4. 選項 -S
用法:#gcc -S test.i 
作用:將預處理輸出文件test.i匯編成test.s文件。

5. 選項 -c
用法:#gcc -c test.s
作用:將匯編輸出文件test.s編譯輸出test.o文件。

6. 無選項鏈接
用法:#gcc test.o -o test
作用:將編譯輸出文件test.o鏈接成最終可執行文件test。

7. 選項-O
用法:#gcc -O1 test.c -o test
作用:使用編譯優化級別1編譯程序。級別為1~3,級別越大優化效果越好,但編譯時間越長。

二. 多源文件的編譯方法

如果有多個源文件,基本上有兩種編譯方法:
[假設有兩個源文件為test.c和testfun.c]

1. 多個文件一起編譯
用法:#gcc testfun.c test.c -o test
作用:將testfun.c和test.c分別編譯后鏈接成test可執行文件。

2. 分別編譯各個源文件,之后對編譯后輸出的目標文件鏈接。

用法:
#gcc -c testfun.c //將testfun.c編譯成testfun.o
#gcc -c test.c //將test.c編譯成test.o
#gcc -o testfun.o test.o -o test //將testfun.o和test.o鏈接成test

以上兩種方法相比較,第一中方法編譯時需要所有文件重新編譯,而第二種方法可以只重新編譯修改的文件,未修改的文件不用重新編譯。

 

三 其他編譯調試工具

在項目文件代碼較多時,還要借助
像Make這樣的工具。
GDB調試:
        
        
        
        
        
        
列文件清單 
      List
(gdb) list line1,line2 
顯示數據  
     print 
檢查各個變量的值(gdb)
print p (p為變量名) 
     whatis
顯示某個變量的類型   (gdb)
whatis p
斷點(breakpoint) 
    break
line-number 使程序恰好在執行給定行之前停止。 
    break
function-name 使程序恰好在進入指定的函數之前停止。
    break
line-or-function if condition 如果condition(條件)是真,程序到達指定行或函數時停止。
    break
routine-name 在指定例程的入口處設置斷點 
    (gdb) break
filename:line-number     
如果該程序是由很多原文件構成的,在各個原文件中設置斷點
    (gdb) break
filename:function-name 
    要想設置一個條件斷點,可以利用break
if命令,如下所示: 
    (gdb) break
line-or-function if expr 例:(gdb)
break 46 if testsize==100  
    countinue 命令
斷點繼續運行
    顯示當前gdb的斷點信息:
(gdb) info break 
    會以如下的形式顯示所有的斷點信息:
Num Type Disp Enb Address What 
                  
1 breakpoint keep y 0x000028bc in
init_random at qsort2.c:155 
                  
2 breakpoint keep y 0x0000291c in
init_organ at qsort2.c:168 (gdb) 
    刪除指定的某個斷點: (gdb)
delete breakpoint 1 該命令將會刪除編號為1的斷點,
    如果不帶編號參數,將刪除所有的斷點
(gdb) delete breakpoint 
    禁止使用某個斷點 (gdb)
disable breakpoint 1 該命令將禁止斷點 1,同時斷點信息的
(Enb)域將變為 n
    允許使用某個斷點 (gdb)
enable breakpoint 1 該命令將允許斷點 1,同時斷點信息的
(Enb)域將變為 y
    清除原文件中某一代碼行上的所有斷點
(gdb)clean number 
                
注:number 為原文件的某個代碼行的行號
信號 
gdb
通常可以捕捉到發送給它的大多數信號,通過捕捉信號,例如,按CTRL-C將中斷信號發送給gdb,通常就會終止gdb。但是你或許不想中斷gdb,真正
的目的是要中斷gdb正在運行的程序,因此,gdb要抓住該信號並停止它正在運行的程序,這樣就可以執行某
些調試操作。 
        
Handle命令可控制信號的處理,他有兩個參數,一個是信號名,另一個是接受到信號時該作什么

 

 

四、其他

1簡介

2簡單編譯

2.1預處理

2.2編譯為匯編代碼(Compilation)

2.3匯編(Assembly)

2.4連接(Linking)

3多個程序文件的編譯

4檢錯

5庫文件連接

5.1編譯成可執行文件

5.2鏈接

5.3強制鏈接時使用靜態鏈接庫

1簡介

GCC 的意思也只是 GNU C Compiler 而已。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GCC 已經不僅僅能支持 C 語言;它現在還支持 Ada 語言、C++ 語言、Java 語言、Objective C 語言、Pascal 語言、COBOL語言,以及支持函數式編程和邏輯編程的 Mercury 語言,等等。而 GCC 也不再單只是 GNU C 語言編譯器的意思了,而是變成了 GNU Compiler Collection 也即是 GNU 編譯器家族的意思了。另一方面,說到 GCC 對於操作系統平台及硬件平台支持,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無所不在。

2簡單編譯

示例程序如下:

復制代碼
//test.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復制代碼

這個程序,一步到位的編譯指令是:

gcc test.c -o test



實質上,上述編譯過程是分為四個階段進行的,即預處理(也稱預編譯,Preprocessing)、編譯(Compilation)、匯編 (Assembly)和連接(Linking)。

2.1預處理
gcc -E test.c -o test.i 或 gcc -E test.c

 

可以輸出test.i文件中存放着test.c經預處理之后的代碼。打開test.i文件,看一看,就明白了。后面那條指令,是直接在命令行窗口中輸出預處理后的代碼.

gcc的-E選項,可以讓編譯器在預處理后停止,並輸出預處理結果。在本例中,預處理結果就是將stdio.h 文件中的內容插入到test.c中了。

2.2編譯為匯編代碼(Compilation)

預處理之后,可直接對生成的test.i文件編譯,生成匯編代碼:

gcc -S test.i -o test.s

gcc的-S選項,表示在程序編譯期間,在生成匯編代碼后,停止,-o輸出匯編代碼文件。

2.3匯編(Assembly)

對於上一小節中生成的匯編代碼文件test.s,gas匯編器負責將其編譯為目標文件,如下:

gcc -c test.s -o test.o
2.4連接(Linking)

gcc連接器是gas提供的,負責將程序的目標文件與所需的所有附加的目標文件連接起來,最終生成可執行文件。附加的目標文件包括靜態連接庫和動態連接庫。

對於上一小節中生成的test.o,將其與C標准輸入輸出庫進行連接,最終生成程序test

gcc test.o -o test

 

在命令行窗口中,執行./test, 讓它說HelloWorld吧!

3多個程序文件的編譯

通常整個程序是由多個源文件組成的,相應地也就形成了多個編譯單元,使用GCC能夠很好地管理這些編譯單元。假設有一個由test1.c和 test2.c兩個源文件組成的程序,為了對它們進行編譯,並最終生成可執行程序test,可以使用下面這條命令:

gcc test1.c test2.c -o test

如果同時處理的文件不止一個,GCC仍然會按照預處理、編譯和鏈接的過程依次進行。如果深究起來,上面這條命令大致相當於依次執行如下三條命令:

gcc -c test1.c -o test1.o
gcc -c test2.c -o test2.o
gcc test1.o test2.o -o test



4檢錯

gcc -pedantic illcode.c -o illcode

-pedantic編譯選項並不能保證被編譯程序與ANSI/ISO C標准的完全兼容,它僅僅只能用來幫助Linux程序員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或者換句話說,-pedantic選項能夠幫助程序員發現一些不符合 ANSI/ISO C標准的代碼,但不是全部,事實上只有ANSI/ISO C語言標准中要求進行編譯器診斷的那些情況,才有可能被GCC發現並提出警告。

除了-pedantic之外,GCC還有一些其它編譯選項也能夠產生有用的警告信息。這些選項大多以-W開頭,其中最有價值的當數-Wall了,使用它能夠使GCC產生盡可能多的警告信息。

gcc -Wall illcode.c -o illcode

GCC給出的警告信息雖然從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算作錯誤,但卻很可能成為錯誤的棲身之所。一個優秀的Linux程序員應該盡量避免產生警告信息,使自己的代碼始終保持標准、健壯的特性。所以將警告信息當成編碼錯誤來對待,是一種值得贊揚的行為!所以,在編譯程序時帶上-Werror選項,那么GCC會在所有產生警告的地方停止編譯,迫使程序員對自己的代碼進行修改,如下:

gcc -Werror test.c -o test

 

5庫文件連接

開發軟件時,完全不使用第三方函數庫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通常來講都需要借助許多函數庫的支持才能夠完成相應的功能。從程序員的角度看,函數庫實際上就是一些頭文件(.h)和庫文件(so、或lib、dll)的集合。。雖然Linux下的大多數函數都默認將頭文件放到/usr/include/目錄下,而庫文件則放到/usr/lib/目錄下;Windows所使用的庫文件主要放在Visual Stido的目錄下的include和lib,以及系統文件夾下。但也有的時候,我們要用的庫不再這些目錄下,所以GCC在編譯時必須用自己的辦法來查找所需要的頭文件和庫文件。

例如我們的程序test.c是在linux上使用c連接mysql,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去mysql官網下載MySQL Connectors的C庫,下載下來解壓之后,有一個include文件夾,里面包含mysql connectors的頭文件,還有一個lib文件夾,里面包含二進制so文件libmysqlclient.so

其中inclulde文件夾的路徑是/usr/dev/mysql/include,lib文件夾是/usr/dev/mysql/lib

 

5.1編譯成可執行文件

首先我們要進行編譯test.c為目標文件,這個時候需要執行

gcc –c –I /usr/dev/mysql/include test.c –o test.o
5.2鏈接

最后我們把所有目標文件鏈接成可執行文件:

gcc –L /usr/dev/mysql/lib –lmysqlclient test.o –o test

Linux下的庫文件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動態鏈接庫(通常以.so結尾)和靜態鏈接庫(通常以.a結尾),二者的區別僅在於程序執行時所需的代碼是在運行時動態加載的,還是在編譯時靜態加載的。

5.3強制鏈接時使用靜態鏈接庫

默認情況下, GCC在鏈接時優先使用動態鏈接庫,只有當動態鏈接庫不存在時才考慮使用靜態鏈接庫,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在編譯時加上-static選項,強制使用靜態鏈接庫。

在/usr/dev/mysql/lib目錄下有鏈接時所需要的庫文件libmysqlclient.so和libmysqlclient.a,為了讓GCC在鏈接時只用到靜態鏈接庫,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gcc –L /usr/dev/mysql/lib –static –lmysqlclient test.o –o test

 

靜態庫鏈接時搜索路徑順序:

1. ld會去找GCC命令中的參數-L
2. 再找gcc的環境變量LIBRARY_PATH
3. 再找內定目錄 /lib /usr/lib /usr/local/lib 這是當初compile gcc時寫在程序內的

動態鏈接時、執行時搜索路徑順序:

1. 編譯目標代碼時指定的動態庫搜索路徑
2. 環境變量LD_LIBRARY_PATH指定的動態庫搜索路徑
3. 配置文件/etc/ld.so.conf中指定的動態庫搜索路徑
4. 默認的動態庫搜索路徑/lib
5. 默認的動態庫搜索路徑/usr/lib

有關環境變量:
LIBRARY_PATH環境變量:指定程序靜態鏈接庫文件搜索路徑
LD_LIBRARY_PATH環境變量:指定程序動態鏈接庫文件搜索路徑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