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x學習筆記——XMLHttpRequest對象readyState屬性


通過XMLHttpRequest對象向服務器發送請求。
onreadystatechange事件處理函數,它處理來自服務器的觸發,而不是處理由用戶引起的觸發。每當readystatechange事件觸發它就執行,而readystatechange事件都是由服務器觸發的。每當readyState屬性改變,那么onreadystatechange就被觸發
var request = getHTTPObject();
if (request) {
  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doSomething;
}

這里注意:doSomething不要括號。表明是函數,加上括號表明是函數執行的結果。doSomethiing是自己編寫的函數。


readyState
他包括四個狀態:
0 為初始化——open函數還沒調用。
1 正在加載——open函數已調用,但send函數沒有調用。
2 已加載  ——send函數已調用。
3 正在交互——服務器正在發送響應。
4 完成    ——服務器完成發送響應。

實際中,不是那么的狀態,你可以簡單使用: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 do something with the response
  }
}
盡管每次onreadystatechage被服務器觸發,但是只有readyState==4的時候才執行代碼

 

 

status
瀏覽器在發送請求時,服務器在發送響應時都會發送headers,headers包括文檔信息:
文檔類型content type (HTML, XML, and so on)
字符編碼 (utf-8, iso-8859-1, and so on).

在服務器發送的響應中最重要的是status code:
404:“Not Found”
403:“Forbidden”
500:“Internal Server Error”
200:“OK”這個最常用
304:“Not Modified”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if (request.status == 200) {
// 表明服務器發送響應成功
    }
  }
}

opera瀏覽器有時返回304,所以下面的代碼改進
function doSomething() {
  if (request.readyState == 4) {
    if (request.status == 200 || request.status == 304) {
    }
  }
}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