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都屬於一種數據結構
從邏輯結構來看
1. 數組申請的是一塊連續的內存空間,編譯階段就確定了空間大小,運行階段是不允許改變的,不能適應數據動態地增減的情況。當數據增加時,可能超出原先定義的元素個數,造成數據越界;當數據減少時,造成內存浪費;
2. 鏈表動態地進行存儲分配,現用現申請,可以適應數據動態地增減的情況,且可以方便地插入、刪除數據項。(數組中插入、刪除數據項時,需要移動其它數據項,非常繁瑣)鏈表必須根據next指針找到下一個元素。
從內存存儲來看
1. (靜態)數組從棧中分配空間, 對於程序員方便快速,但是自由度小,數組可以根據下標直接存出數據。如果要在數組中增加一個元素,需要移動大量元素,在內存中空出一個元素的空間,然后將要增加的元素放在其中。同樣的道理,如果想刪除一個元素,同樣需要移動大量元素去填掉被移動的元素。如果應用需要快速訪問數據,很少或不插入和刪除元素,就應該用數組。
2. 鏈表從堆中分配空間, 自由度大但是申請管理比較麻煩 ,鏈表是物理上非連續的內存空間,對於訪問數據,需要從頭便利整個鏈表直到找到要訪問的數據,沒有數組有效,但是在添加和刪除數據方面,只需要知道操作位置的指針,很方便可以實現增刪,較數組比較靈活有效率。
從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如果需要快速訪問數據,很少或不插入和刪除元素,就應該用數組;相反, 如果需要經常插入和刪除元素就需要用鏈表數據結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