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歷史和發展趨勢淺析


瀏覽器是前端必須使用的工具之一,可以查看效果,可以調試代碼,甚至可以直接編寫代碼。本文主要探尋瀏覽器的歷史,瀏覽器內核的機制和對頁面的兼容影響,瀏覽器現今的市場份額及未來趨勢。此次主要了解PC端。

********瀏覽器歷史********

 世界上第一個瀏覽器WorldWideWeb(后改為Nexus)由Tim Berners-Lee創建於歐洲核子物理實驗室。同時他還寫了第一個網頁服務器httpd。世界上第一條http: //info. cern. ch/於1991年8月6日上網。

圖1.Web 之父 Tim Berners-Lee

1993年,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NCSA組織發表NCSA Mosaic,簡稱Mosaic。是互聯網歷史上第一個獲普遍使用和能夠顯示圖片的網頁瀏覽器。並於1997年1月7日正式終止開發和支持。

 

 

 

 

 

 

圖2全世界第一條網址現在打開情況

瀏覽器的發展史並不久遠,只有短短的24年,但是卻不斷更迭。

表1.主流的瀏覽器發展歷史

發表時間

名稱

發表人/組織

地點

現狀

1991年

www(nexus)

Tim Berners-Lee

瑞士CERN

消失

1993年

Mosaic

伊利諾大學的NCSA組織

美國

被收購

1994年

Netscape

Marc Andreessen

美國

消失

1996年

IE

微軟

美國

轉戰Microsoft Edge

1996年

Opera

Telenor公司

挪威

現存

2003年

safari

蘋果公司

美國

現存

2004年

firefox

Mozilla組織

美國

現存

2008

chrome

谷歌公司

美國

現存

 

 

 

 

 

 

 

 

 

 

 

 

 

 

 

國內的瀏覽器廠商都是用國外的瀏覽器內核,所以這里不重點介紹了。筆者對主流瀏覽器的性能、兼容軟件、對html、css、js的支持(其中“結果時間”越短越佳)。選取了瀏覽器行業主流chrome,firefox,safari,IE,opera,以及國外的Avant,vivaldi,國內較為主流的QQ和UC瀏覽器。

選擇的瀏覽器中包含了主流的blink,IE,webkit,moz四種瀏覽器內核。其中avant可以使用三種內核模式,此次測試選用了IE模式。QQ瀏覽器有兩種內核模式,此次選用了webkit模式。表2是測試結果。

表2.主流的瀏覽器測試結果

瀏覽器名稱

結果時間

HTML5支持

兼容軟件

HTML等性能

chrome

154.1ms

521

100

4974

QQ

144.8ms

525

100

4776

vivaldi

157.2ms

511

100

5476

opera

163.9ms

520

100

5060

firefox

155.2ms

468

99

5310

IE

2317.9ms

33

15

283

Avant Browser

2201.1ms

32

15

275

safari

152.7ms

209

100

2715

UC

148.4ms

526

97

5104

 

 

 

 

 

 

 

 

 

 

 

 

 

 

 

 

下圖是瀏覽器的性能測試的結果,可以看出QQ、UC、chrome、firefox等瀏覽器都保持在160ms以內。IE、Avant瀏覽器的時間都在2000以上。這個測試時間越少,代表瀏覽器性能越高。由此可見,國內的QQ和UC的性能相對較高,甚至略微高於主流的chrome、firefox、safari。

 

 

 

 

 

 

 

 

 

 

 

圖3.瀏覽器綜合速度比較

下圖是瀏覽器對html5的支持測試結果,分數越高則支持越佳。測試結果顯示IE和Avant依舊是表現欠佳,令人驚詫的是safari竟然還沒有主流瀏覽器的一般分數,火狐的也稍微低於主流瀏覽器。UC瀏覽器在此次測試中奪得頭魁。

 

 

 

 

 

 

 

 

 

 

 

圖4.瀏覽器對html5支持比較 

下圖是瀏覽器對軟件的支持測試,分數越高者越佳,使用了Acid3測試。Acid3是一份網頁瀏覽器及設計軟件之標准相容性的測試網頁,這是目前Web標准基准測試中最嚴格的一個,對DOM和JavaScript有着嚴格的約束。瀏覽器開啟此測試網頁后,頁面會不斷加載功能、直接給予分數,滿分為100分。

此次測試中chrome、QQ、vivaldi、opera、safari都拿到滿分,火狐99分,UC拿到97分。而IE和Avant則並不理想。

 

 

 

 

 

 

 

 

 

 

 

圖5.瀏覽器對軟件支持比較

下圖是采用Peacekeeper測試的結果。 Peacekeeper測試領域包含 HTML5、CSS3、Javascript、DOM 性能等,測試結果為打分制,得分越高則代表瀏覽器的性能越好。此次測試vivaldi表現十分突出,火狐奪得第二。IE和avant的表現依舊不如人意,此次safari的表現令人詫異,因為分數只有主流瀏覽器的一般分數。

 

 

 

 

 

 

 

 

 

 

 

圖6.瀏覽器綜合性能比較

綜合表格的結果,將其對應的內核進行比較發現webkit無論是性能、對html5的支持以及軟件的支持都是內核中最佳的,而在綜合測試中blink的表現令人驚喜。 

********瀏覽器內核********

瀏覽器內核也稱為渲染引擎,是瀏覽器最重要的部分。內核負責對網頁語法的解釋。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內核有Trident、Gecko、Webkit、blink四個。表3介紹了主流的瀏覽器內核及開發公司、目前使用這些內核的瀏覽器。

 

表3.主流的瀏覽器內核介紹

內核名稱

開發公司

使用瀏覽器(過去和現在)

Trident

(IE內核)

微軟公司

IE,360瀏覽器,獵豹瀏覽器,傲游瀏覽器,2345瀏覽器,百度瀏覽器,世界之窗瀏覽器,瑞星瀏覽器,淘寶瀏覽器,騰訊TT瀏覽器,海豚瀏覽器等

Gecko

(Firefox內核)

Mozilla組織

火狐瀏覽器

Webkit

(Safari內核)

蘋果公司

safari,360極速瀏覽器,chrome高速模式,搜狗高速瀏覽器;手機瀏覽器:傲游瀏覽器3,safari,symbian手機瀏覽器,安卓默認瀏覽器

blink

由Google和Opera Software聯合開發

vivaldi,Chrome(28及往后版本)、Opera(15及往后版本),Yandex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以前Trident、Gecko、Presto、Webkit才是主流的瀏覽器內核,Presto Opera Software公司開始的,用於Opera的渲染引擎。微軟的最新瀏覽器microsoft Edge使用了Edge HTML內核,Edge html原是Triant的分支,加之microsoft Edge的戰績不好看至今還在一直下滑,此處不做過多的介紹。

 

目前主流的幾款瀏覽器內核的區別是什么呢?

一、Trident內核

        Trident內核,又稱MSHTML,微軟內核。是微軟窗口操作系統windows搭載的網頁瀏覽器,也是IE的排版引擎。IE內核相對其他內核是最開放的,接口設計相對最為成熟,對外部程序支持最好,這也是IE外殼的瀏覽器最多的原因之一。IE背靠windows大樹一度占據瀏覽器市場的絕對優勢,微軟也很長時間沒有更新trident內核,導致Trident內核幾乎與W3C標准脫節,也是的大量的bug等安全性問題涌現,給了后起之秀很多機會。

二、Gecko內核

       Gecko,也稱壁虎,火狐內核。Gecko核心設計的相對成熟,在無法獲取源碼的情況下,開放程度僅次於IE。由於其本身Open Source。實際上是目前開發程度最好的瀏覽器。Firefox的擴展能夠給瀏覽者帶來完全不同的瀏覽體驗。

三、webkit內核

       WebKit內核,蘋果公司自己的內核,也是蘋果的Safari瀏覽器使用的內核。

四、blink內核

         Blink是一個由Google和Opera Software開發的瀏覽器排版引擎,Google計划將這個渲染引擎作為Chromium計划的一部分,並且在2013年4月的時候公布了這一消息。在Chrome(28及往后版本)、Opera(15及往后版本)和Yandex瀏覽器中使用。

五、Presto內核

       Presto是一個由Opera Software開發的瀏覽器排版引擎,供Opera 7.0及以上使用。該款引擎的特點就是渲染速度的優化達到了極致,也是目前公認網頁瀏覽速度最快的瀏覽器內核,然而代價是犧牲了網頁的兼容性。

********瀏覽器市場份額和趨勢********

來自Net Market Share的數據,2014年的世界瀏覽器份額如下圖7所示:

 

 

 

 

 

 

 

 

圖7.2014年世界瀏覽器份額

由圖可見IE占據了58.3%的份額,而后依次是chrome、firefox、safira、opera。再將時間拉到2015年,去年世界瀏覽器的份額如下圖所示:

 

 

 

 

 

 

 

 

 

圖8.2015年世界瀏覽器份額

由圖可見IE雖然依舊是第一,但是份額較2014年減少了約5%,safari和firefox也有小幅度的減少,而chrome有着十分突出的增長,較2014年增長了1/2。

再將時間往前至上一個季度,世界瀏覽器的份額如下圖所示:

 

 

 

 

 

 

 

圖9.上個季度世界瀏覽器份額

由圖可見,上個季度IE的份額逐日走低,減少至50%,而chrome依舊勢頭正好,占據了31.62%,而firefox、safira、opera基本沒有明顯的變化。

在過去的24年瀏覽器發展歷史中,網景公司有過曇花一現的輝煌,而后IE依靠自己的系統捆綁式長期占據了市場的絕對的份額,opera雖然有很大的革新卻一直不溫不火,火狐和chrome的突起讓IE開始關注自己的瀏覽器問題。opera棄掉自己的Presto內核選擇webkit,而今google和opera一起創建blink內核也嶄露頭角,瀏覽器未來的方向必是多元化的。在前端方面,我想我們可以開始關注blink內核了,blink內核在對頁面的渲染速度超過其它內核,市場永遠只選擇最有利於消費者的產品。

 

---------我是結束線--------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