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淘寶彈性布局方案lib-flexible的問題研究


上篇文章《淘寶彈性布局方案lib-flexible實踐》結合一個簡單的實例,說明了lib-flexible的基本用法,但是lib-flexible的這種適配方式在適配的時候會修改viewport的initial-scale,導致viewport的width不等於device width,使得那些根據width編寫的media query不一定與預期的一致,還有移動web經典的retina屏圖片問題和1px邊框問題在lib-flexible下也會與通常的做法有所差異,本文的內容就是研究這些東西,並提出一些自己思考和解決方法。

1. lib-flexible不能與響應式布局兼容

先說說響應式布局的一些基本認識:

響應式布局的表現是:網頁通過css媒介查詢判斷可視區域的寬度,在不同的范圍應用不同的樣式,以便在不同尺寸的設備上呈現最佳的界面效果。典型的例子是,有一個商品列表頁,應用響應式布局后,可能在pc上是用4列展示,在平板上用3列展示,在手機上只用1列展示。這種布局的最大好處就是節省人力、資源和時間,所以很多公司都喜歡用。而響應式布局有兩個必須的要求:

1)是viewport的設置,width跟initial-scale要采用如下配置,保證viewport的寬度與device width相同: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2)是要利用media query,針對不同的width范圍,編寫不同的css,比如bootstrap:

@media (max-width: @screen-xs-max) { ... }
@media (min-width: @screen-sm-min) and (max-width: @screen-sm-max) { ... }
@media (min-width: @screen-md-min) and (max-width: @screen-md-max) { ... }
@media (min-width: @screen-lg-min) { ... }

需要注意的是:第(1)個要求提到的device width與media query里面的device-width屬性表達的意思有些區別:第(1)個要求提到的device width在移動設備下指的是設備的寬度,但是在pc下指的是瀏覽器可視區域的寬度,比如下面這個網頁,我把瀏覽器窗口縮小,然后你看它viewport里盡管已經把width設置成了device-width,但是網頁大小卻不是我的桌面的分辨率寬度(設備寬度):

image

media query里的device-width屬性,始終指的是設備的寬度。所以響應式布局的媒介查詢要用width屬性,不用device-width屬性,因為在桌面設備下,把瀏覽器窗口縮小的時候,device-width並不會發生改變,當調整瀏覽器窗口大小就看不到響應式的效果。

再來看lib-flexible的特點:

lib-flexible在適配的時候會修改viewport的initial-scale,導致viewport的width不等於device width。這是采用lib-flexible,在iphone6 plus下適配后,自動添加的viewport設置代碼: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initial-scale=0.3333333333333333, maximum-scale=0.3333333333333333, minimum-scale=0.3333333333333333, user-scalable=no">

在這個viewport的作用下,網頁的縮放系數為0.3333333333333333,iphone6 plus的device width為414個不縮放的css像素,經過縮放之后,viewport的width等於device width / 0.3333333333333333,為1242個縮放后的css像素,遠遠大於device width:

image

假如你的網頁想同時使用響應式布局和lib-flexible,然后你寫了一個媒介查詢,需要在1024px以上的分辨率(桌面設備)呈現某個特殊樣式(代碼僅僅是為了舉例):

@media only screen and (min-width: 1024px) {
    body {
        border: 10px solid #ccc;
    }
}

會發現這個頁面在iphone6 plus下也會應用到該媒介查詢的樣式:

image

究其原因是:iphone6 plus下的網頁由於lib-flexible的作用,導致頁面的width與實際物理分辨率的寬相等,也就是1242個像素,完全達到了該媒介查詢的范圍。

所以,在使用lib-flexible的項目里很難再實現響應式布局,要是有人有這種綜合兩者一起使用的想法,可得注意了。實際上,這兩個方案本質性的東西就不相同,適用的場景也不相同。響應式布局的目的是一套代碼,能夠在手機平板和pc上都能良好展現,適用於網站類的項目,而lib-flexible解決的是手機端網頁的適配問題,壓根不管平板和pc的情況,適用於web app類的項目。

2. 1px邊框在lib-flexible下如何處理

web app有時候會設計出一些特別細的線條或者邊框,如果我們直接通過css設置邊框為1px:

border: 1px solid #ccc;

結果會發現這種邊框在手機里看起來的效果,顯得特別地粗,之所以會有這個效果,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大部分手機的分辨率很高,一個css像素,比如上面代碼中的1px,可能相當於2個甚至3個物理分辨率像素,而不像pc,一個css像素始終等於1個物理分辨率像素,所以手機里看到的1px會比實際的粗。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能會想到用0.5px來代替1px,不過這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且帶小數的像素在不同的瀏覽器下絕對是一個坑,千萬要盡量避免。

那么通常在web app下顯示1px的做法是怎樣的呢,前陣子在weui的源碼中看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值得分享:

//這是一個mixin,用來設置頂部的邊框,其它方向的代碼沒有貼出
.setTopLine(@c: #C7C7C7) {
    content: "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top: 0;
    width: 100%;
    height: 1px;
    border-top: 1px solid @c;
    transform-origin: 0 0;
    transform: scaleY(0.5);
}

//應用舉例
.weui_cell {
    // onepx
    position: relative;
    &:before {
        .setTopLine(@weuiCellBorderColor);
    }
}

這個辦法並不是利用border屬性來顯示邊框,而是利用了偽類和transform,最妙的是這個transform,0.5px辦不到的事情,它卻辦得到。

由於lib-flexible在適配的時候,會縮放網頁,導致css代碼中的1px等於物理分辨率的1px,這樣子這個1px邊框的問題在經過lib-flexible適配的設備下就很好解決了,直接應用border: 1px solid;即可。但是lib-flexible現在只適配了iphone設備,安卓設備壓根沒適配

image

導致在安卓設備下,1px的邊框問題依然存在。所以為了在lib-flexible的項目里解決1px的問題,就得綜合兩種做法了:

.setTopLine(@c: #C7C7C7) {
  & {
    position: relative;
  }

  &:before {
    content: "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top: 0;
    width: 100%;
    height: 1px;
    border-top: 1px solid @c;
  }

  [data-dpr="1"] &:before {
    transform-origin: 0 0;
    transform: scaleY(0.5);
  }
}
/*照着這個可以再寫setBottomLine等相關mixin*/

這個做法,我做過測試,在我devicePixelRatio為3的meilan note上,顯示出的線條非常細膩,看起來很舒服,iphone的效果也不錯,借別人的機子測試過,所以有興趣的人可以借鑒使用,有問題盡管提出,看看能不能有更好的辦法解決。這是我用魅藍note做測試的截圖:

S60109-111103

第1根線是上面的mixin效果;第二根線是直接使用border: 1px solid的效果。

注:以上提到的這個1px邊框的做法有三個缺點,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

1)它會占用掉before偽類

2)沒法做圓角

3)很難實現多條邊框,除非嵌套,或者再利用上after偽類。

盡管如此,以上這個做法還是非常有用的做法,因為這種細線邊框屬於比較特殊的設計要求,並不是每處邊框都得做成這樣,在開發webapp的時候用這個方法保證特殊線條的設計要求,其它的邊線,我覺得直接用border並沒有關系,你可以直接用你的手機打開bootstrap的官方頁面,看它里面的按鈕邊框,效果都還不錯。

3. lib-flexible如何處理retina屏下的background-image

幾年之前,retina屏,也就是所謂的高清屏,還不像現在這么普遍,12年我買的第一個安卓機是華為u8825d,分辨率只有480*800,而且當時市面上大部分安卓機基本上都是這個分辨率,像iphone4 那種640*960級別的機子很少,為了解決普通背景圖片在iphone4下顯示模糊的問題,基本都是采用這種做法:

.css{/* 普通顯示屏(設備像素比例小於等於1.3)使用1倍的圖 */ 
    background-image: url(img_1x.png);
}
@media only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1.5){
.css{/* 高清顯示屏(設備像素比例大於等於1.5)使用2倍圖  */
    background-image: url(img_2x.png);
  }
}

估計當時應該是320的設計稿,img_1x.png是在320設計稿下切出的圖,然后img_2x.png是在320設計稿矢量放大2倍后切出的圖,高清屏顯示img_2x.png,這樣就能解決當時iphone4背景圖片模糊的問題。

時至今日,手機都是走高配置,低價格的發展路線,480*800這種級別的機子,市面上越來越少,大部分手機的分辨率級別都達到了iphone4的標准,比iphone4的清晰級別更高的手機也越來越多,一個800塊的魅藍note,它的devicePixelRatio都已經達到了3,原先解決background-image問題的方法,需要調整一下才能適用於現在:

.css{/* 普通顯示屏(設備像素比例小於等於2)使用2倍的圖 */ 
    background-image: url(img_2x.png);
}
@media only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2.1){
.css{/* 高清顯示屏(設備像素比例大於等於2.1)使用3倍圖  */
    background-image: url(img_3x.png);
  }
}

代碼中的2x和3x是相當於320的設計稿而言的,2x代替了原先的1x,3x代替了原先的2x。現在的設計稿也不再是320,而是640,2x就是在640下切出的圖,3x是在640基礎上矢量放大1.5切出的圖。在這個代碼的作用下,分辨率在640以下的設備都會顯示2x的圖,由於2x的圖本身是在640的設計稿切出的,所以這些設備下不會有模糊的現象,在640以上的分辨率,會顯示3x的圖,由於3x的圖是在960的分辨率下切出的,所以這種圖在分辨率小於960的設備下都不會模糊。以前1x的情況根本不用再考慮了,以后不會再有需要1x圖的設備,說不定過幾年,市面上的手機全是devicePixelRatio在2.5以上的標准時,連2x的情況也不用考慮了。

lib-flexible在iphone6推出之后,把設計稿的尺寸提高到了750,切圖時還是按2x和3x的方法來切,這樣的話,經過lib-flexible適配的設備,分辨率在750以下都會顯示2x的圖,肯定不會模糊;分辨率在750以上的設備,會顯示3x的圖,也不會出現模糊。不過由於lib-flexible只適配了iphone的問題,所以我上篇博客中提到的用data-dpr來顯示不同的圖片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有些安卓機,比如我的魅族node,devicePixelRatio是3,打開app頁面,看到的圖片卻仍然還是2x的,顯然達不到適配的要求,所以不能用data-dpr去適配,而應該采用下面這個做法:

.retina-image(@background-image) {
  background-image: url("../img/@2x/@{background-image}?v=@@version");
  background-size: 100% 100%;
  background-position:left top;

  @media only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2.5),
  only screen and (min--moz-device-pixel-ratio: 2.5), /* 注意這里的寫法比較特殊 */
  only screen and (-o-min-device-pixel-ratio: 5/2),
  only screen and (min-device-pixel-ratio: 2.5),
  only screen and (min-resolution: 240dpi),
  only screen and (min-resolution: 2.5dppx) {
    & {
      background-image: url("../img/@3x/@{background-image}?v=@@version") !important;
    }
  }
  //1dppx = 1devicePixelRatio, 1dppx = 96dpi.
}

這個代碼的最終效果是:

1)devicePixelRatio大於等於2.5的設備都會應用到3x圖

2)其它設備都會應用到2x的圖。

這個方法,在chrome的模擬器里測試過很多機型,效果不錯,不過它只適用於不使用雪碧圖的背景圖片,如果要在lib-flexible的項目里使用雪碧圖作背景圖片,同時又要考慮retina屏的話,需要將上面這個方法稍微改動一下。

首先看下不使用lib-flexible時,雪碧圖背景在retina下是怎么做的,以騰訊的一個活動頁面來說明http://qzs.qq.com/qzone/qzact/act/qzapp/qzone5.0/mobile/index.html,這是它在使用1x的雪碧圖時某個元素的background的樣式:

image

這是它在使用2x的雪碧圖時某個元素的background的樣式:

image

總結下它這個做法:

1)先把設計稿切出的圖,合並成一張雪碧圖,騰訊這個例子的設計稿是320的,所以它的切圖都是1x的,這張雪碧圖也就是1x的,大小為643 * 152

2)設計稿放大2倍,切圖合並成一張2x的雪碧圖,大小為1286 * 304

3)普清屏下只應用background-image和background-position屬性,設置1x雪碧圖作為背景,代碼參考截圖

4)高清屏下除了應用background-image和background-position屬性,還要應用background-size屬性,並且這個background-size的大小要設置為1x雪碧圖的大小,background-position的值要與(3)里配置的值相同,代碼參考截圖。

如果把它做成一個mixin的話應該是類似這樣的:

.retina-image(@background-image,@background-pos-x,@background-pos-y,@background-size-x,@background-size-y) {
  background-image: url("../img/@1x/@{background-image}?v=@@version");
  background-position:@background-pos-x @background-pos-y;

  @media only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1.25),
  only screen and (min-resolution: 120dpi),
  only screen and (min-resolution: 1.25dppx) {
    & {
      background-size: @background-size-x @background-size-y;
      background-image: url("../img/@2x/@{background-image}?v=@@version") !important;
    }
  }
  //1dppx = 1devicePixelRatio, 1dppx = 96dpi.
}

考慮到1x不會再有的情況,上面這個mixin可以再調整一下:

.retina-image(@background-image,@background-size-x,@background-size-y,@background-pos-x,@background-pos-y) {
  background-image: url("../img/@2x/@{background-image}?v=@@version");
  background-size: @background-size-x @background-size-y;
  background-position:@background-pos-x @background-pos-y;

  @media only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2.5),
  only screen and (min--moz-device-pixel-ratio: 2.5), /* 注意這里的寫法比較特殊 */
  only screen and (-o-min-device-pixel-ratio: 5/2),
  only screen and (min-device-pixel-ratio: 2.5),
  only screen and (min-resolution: 240dpi),
  only screen and (min-resolution: 2.5dppx) {
    & {
      background-image: url("../img/@3x/@{background-image}?v=@@version") !important;
    }
  }
  //1dppx = 1devicePixelRatio, 1dppx = 96dpi.
}

默認用2x的圖,devicePixelRatio大於等於2.5的設備用3x的圖。這個調整后的mixin就是lib-flexible下,使用雪碧圖背景的方法,應用舉例:

@font-size-base: 75;
.btn-android {
  .retina-image("sprite.png", 414rem/@font-size-base, 232rem/@font-size-base, 0, -64rem/@font-size-base);
}

sprite.png用750設計稿的切圖合並后的大小是414 * 232,.btn-android這個按鈕的position為0 –64px。

盡管這個方法看起來完美,但是不建議使用,因為它的適配效果不好,這是iphone6下的效果:

image看起來不錯,那是當然的,因為這就是它默認沒有任何縮放的效果。然后看iphone6 plus的效果:

image有點差異,但好像還能接受。再看看nexus6的效果:

image這就不能忍了,樣式差的離譜。造成這個差異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rem的副作用,騰訊的頁面里所有position,size都是不帶小數的數值,而且2x跟1x之間是整數的翻倍,而不是3x跟2x之間的1.5倍,lib-flexible會導致大部分的設備下position和size都是小數數值,所以很難保證背景圖片縮放后還能通過position顯示到正確的位置:

image

從網頁優化的角度來說,減少請求數,減少請求數據大小是兩個基本的思路,雪碧圖就是一個減少請求數但是不能減少請求數據量的方法。lib-flexible不能使用兼容3x屏的雪碧圖的情況看起來是它一個大的缺陷,但實際上也並非如此:雪碧圖如果用不了,就采用別的思路來優化,我能想到的更好的就是圖片的延遲加載和懶加載,在app頁面里控制好默認只加載首屏的圖片,並且采用延遲和懶加載的方式,避免阻塞頁面的加載,也能有極好的用戶體驗,打開手機淘寶的頁面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此,而且你去看看手機淘寶的應用會發現它根本就沒有用雪碧圖,但是速度還是很快。

4. 結束語

本文主要研究了lib-flexible與響應式布局,1px邊框和retina屏里背景圖片適配的問題,希望能對你使用lib-flexible有所幫助,文中提出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辦法,而且可能還有遺漏的情況未考慮到,尤其是最后的背景圖片問題,僅僅是webapp里圖片處理的一個細小分支,有不對的地方,請您多多指正!

謝謝閱讀:)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